[发明专利]一种高速绕线收放线盘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4824.X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5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烈锐;伍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鸿昌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18 | 分类号: | B65H75/18;B65H7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226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金***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线形凹槽 收放线盘 高速绕线 连接圆筒 绕线 收线 电线电缆生产 节约生产成本 连接线 动平衡状态 最大程度地 圆心 彼此相对 放线过程 辅助工装 两端开口 生产设备 物料损耗 旋转过程 中心对称 内表面 绕线槽 中导体 中心点 同侧 弯折 连通 零部件 对称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生产设备辅助工装,尤其适用于需要绕线及收线的电线电缆生产,具体地是一种高速绕线收放线盘。所述绕线收放线盘包括第一圆盘具、第二圆盘具和连接圆筒,在第一圆盘具和第二圆盘具的彼此相对的内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弧线形凹槽,所述弧线形凹槽沿着其中点与第一圆盘具或第二圆盘具的圆心的连接线两侧对称,所述弧线形凹槽的两端开口与同侧的绕线槽连通,第一圆盘具上的弧线形凹槽与第二圆盘具上的弧线形凹槽沿着连接圆筒的中心点中心对称。本发明无需附加其他零部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旋转过程中达到动平衡状态,还能够保证在收线和放线过程中导体不弯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物料损耗,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设备辅助工装,尤其适用于需要绕线及收线的电线电缆生产,具体地是一种高速绕线收放线盘。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线电缆在绕线收放线时采用专用的线盘,一般为“工”字形结构,主要由中心轴和两个圆形盘具构成,线头穿过盘上的开孔后,需将留出的线丝放入中心轴孔中,然后再用固定在盘具上的夹具将线丝夹住,然后绕在中心轴上,避免线丝在收线过程中松动,而放线时,此段不便于下道工序操作且料废较多。
为了解决这些传统的问题,有专利CN201711287523.9提供了一种电缆绕线盘,包括绕线轴,绕线轴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两个挡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板,分隔板可以在绕线轴上沿轴向方向移动,绕线轴设置在中心轴上,中心轴的两端分别嵌有轴承,轴承设置在支撑部中心,中心轴两端的支撑部边缘还对称设置有支撑脚,通过分隔板将不同规格的线缆分离开,通过支撑部将绕线轴撑起,并由支撑脚固定在地面上,中心轴与支撑部转动连接;也有专利CN201120469951.5提供了一种漆包线中小线用放线盘,中小线放线盘主体内有通孔,中小线放线盘主体包括中小线放线盘上部、中小线放线盘下部和中小线放线盘连接部,中小线放线盘连接部将中小线放线盘上部和中小线放线盘下部进行连接,中小线放线盘下部上有环形线槽,横向线槽设置在中小线放线盘下部内侧;还有专利CN201711133556.8提供了一种漆包线收线盘,包括绕线柱、设置于所述绕线柱两端的挡板,还具有一端设置锥台的离心调速器,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端部中心具有锥孔,所述锥台可离合配装于所述锥孔,所述离心调速器包括离心盘与离心珠,所述离心盘内设置有据所述离心盘圆心周向均布发散的轨道,所述离心珠可移动嵌套于所述轨道中;但是上述专利技术仍然存在需要额外增加零部件而提高成本以及无法实现动平衡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绕线收放线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绕线收放线盘,包括第一圆盘具、第二圆盘具和连接圆筒,第一圆盘具和第二圆盘具分别固定连接圆筒的两端,在连接圆筒内设置有同轴线的中心圆筒,所述中心圆筒的内孔贯穿第一圆盘具和第二圆盘具,在第一圆盘具和第二圆盘具的圆周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线绕槽,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圆盘具和第二圆盘具的彼此相对的内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弧线形凹槽,所述弧线形凹槽沿着其中点与第一圆盘具或第二圆盘具的圆心的连接线两侧对称,所述弧线形凹槽的两端开口与同侧的绕线槽连通,第一圆盘具上的弧线形凹槽与第二圆盘具上的弧线形凹槽沿着连接圆筒的中心点中心对称。
优选地,所述弧线形凹槽的宽度从其中点向两端逐渐变大。
优选地,所述弧线形凹槽的靠近所述连接圆筒的侧壁的中间段与所述连接圆筒的外壁相切。
更优选地,所述中间段的长度与所述弧线形凹槽的靠近所述连接圆筒的侧壁的长度的比值为1:25~1:8。
更优选地,所述中间段的两端与第一圆盘具或第二圆盘具的圆心的夹角为5°~18°。
优选地,所述弧线形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绕线槽的侧壁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鸿昌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南鸿昌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48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