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PD-L1纳米抗体及其编码序列、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065587.9 申请日: 2018-09-13
公开(公告)号: CN109265548B 公开(公告)日: 2021-05-18
发明(设计)人: 李淑锋;姜昆鹏;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6/28 分类号: C07K16/28;C12N15/13;G01N33/68;A61K39/395;A61P35/00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余俊杰
地址: 210096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pd l1 纳米 抗体 及其 编码 序列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抗PD‑L1纳米抗体及其编码序列、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抗体VHH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SEQ ID NO:11或SEQ ID NO:20所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所述抗PD‑L1纳米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检测敏感性高;(2)所述抗体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因而为后续的免疫试剂及肿瘤药物组合物的量产化生产提供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的PD-L1抗体或其功能性片段,具体为抗PD-L1纳米抗体及其编码序列、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ligand 1,PD-L1)又称CD274,B7-H1,为B7家族成员,是PD-1的配体,属于I型跨膜蛋白。在正常情况下,T细胞表面的PD-1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自身免疫应答,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但在肿瘤中,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能通过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导致T细胞增殖下调,甚至诱导T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而阻断PD-1/PD-L1负调控通路,可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靶向PD-L1单克隆抗体,如罗氏PD-L1单克隆抗体atezolizumab(Tecentriq),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辉瑞/默克的avelumab(商品名:Bavencio),这些PD-L1单抗在临床中已经取得成功应用。但是单克隆抗体具有开发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分子量大,难以穿透组织等缺点。这些因素均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而纳米抗体是目前最小的抗体分子,具有稳定性好,成本低,水溶性好,可穿过血脑屏障等优点。而且选择wasabi作为表达纳米抗体的融合片段,具有表达量高,成本低,便于检测应用等优点。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获得一种检测敏感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易于实际应用的纳米抗体,本发明提供了抗PD-L1纳米抗体及其编码序列、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方案:抗PD-L1纳米抗体,所述抗体VHH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SEQID NO:11或SEQ ID NO:20所示。

抗PD-L1纳米抗体,所述抗体VHH链包括框架区和互补决定区;其中:

所述框架区包括以下4段氨基酸序列:FR1、SEQ ID NO:3,FR2、SEQ ID NO:5,FR3、SEQ ID NO:7,FR4、SEQ ID NO:9;所述互补决定区包括以下3段氨基酸序列:CDR1、SEQ IDNO:4,CDR2、SEQ ID NO:6,CDR3、SEQ ID NO:8;

或者,所述框架区包括以下4段氨基酸序列:FR1、SEQ ID NO:12,FR2、SEQ ID NO:14,FR3、SEQ ID NO:16,FR4、SEQ ID NO:18;所述互补决定区包括以下3段氨基酸序列:CDR1、SEQ ID NO:13,CDR2、SEQ ID NO:15,CDR3、SEQ ID NO:17;

或者,所述框架区包括以下4段氨基酸序列:FR1、SEQ ID NO:21,FR2、SEQ ID NO:23,FR3、SEQ ID NO:25,FR4、SEQ ID NO:27;所述互补决定区包括以下3段氨基酸序列:CDR1、SEQ ID NO:22,CDR2、SEQ ID NO:24,CDR3、SEQ ID NO:26。

编码抗PD-L1纳米抗体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SEQ ID NO:10或SEQID NO:19。

重组载体,所述重组载体中包含SEQ ID NO:1、SEQ ID NO:10或SEQ ID NO:19序列。

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中包含SEQ ID NO:1、SEQ ID NO:10或SEQ ID NO:19序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55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