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域内综合能源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规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6333.9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9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佘家驹;李树泉;赵鲲鹏;田传波;闫爱梅;黄芙蓉;冷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陈宙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能源系统 构建 能源设备 规划装置 设备规模 能源 规划目标 能力信息 需求信息 统计 有效地 单机 应用 规划 协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内综合能源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规划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统计区域内的电、冷、热的需求信息;统计区域内各种能源设备单机供应电、冷、热的能力信息;根据统计的信息,基于设定的规划目标计算出所述区域内各种能源设备的设备规模;基于各种能源设备的设备规模进行所述区域内综合能源系统的构建。应用本发明能协调区域内电、冷、热等多种能源达到预定的规划目的,在区域内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有助于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补,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系统规划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区域内综合能源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规划装置。
背景技术
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是指针对特定的地理区域,对区域中的电、冷、热的能源需求进行满足而规划的能源系统。目前,已经具有针对电力系统的规划方法,或者也有单独针对冷/热系统的规划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能源来源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太阳能、风能、地下水温度等。而这些能源既可以转换为电能,也可以转换为热能或冷能。因此,在规划区域中的综合能源系统时,若单独考虑电力系统的规划,或单独考虑冷/热系统的规划,则不能协调电、冷、热等多种能源进行合理规划;而协调电、冷、热等多种能源的规划则有助于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补,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区域内综合能源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规划装置,能协调区域内电、冷、热等多种能源达到预定的规划目的,在区域内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有助于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补,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内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包括:
统计区域内的电、冷、热的需求信息;
统计区域内各种能源设备单机供应电、冷、热的能力信息;
根据统计的信息,基于设定的规划目标计算出所述区域内各种能源设备的设备规模;
基于各种能源设备的设备规模进行所述区域内综合能源系统的构建。
其中,所述统计区域内各种能源设备单机供应电的能力信息,具体包括:
将所述区域内电能供应所涉及的自然资源作为区域内的供电自然资源;
将所述区域内基于供电自然资源进行供电的能源设备作为所述区域内的供电能源设备;
统计各种供电能源设备的单机最大供电额定功率以及供电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的信息,作为各种供电能源设备单机供应电的能力信息。
其中,所述供电自然资源包括:光照资源、风速资源、水力资源、天然气资源以及生物质资源。
其中,所述统计区域内各种能源设备单机供应热/冷的能力信息,具体包括:
将所述区域内热/冷能供应所涉及的自然资源作为区域内的供热/冷自然资源;
将所述区域内基于供热/冷自然资源进行供热/冷的能源设备作为所述区域内的供热/冷能源设备;
统计各种供热/冷能源设备的单机最大供电额定功率以及供电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的信息,作为各种供热/冷能源设备单机供应电的能力信息。
其中,所述供热/冷自然资源包括:光照资源、地下土壤温度、地下水温度、天然气资源以及煤炭资源。
其中,所述基于设定的规划目标计算出所述区域内各种能源设备的设备规模,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规划目标与所述区域内各种能源设备的设备规模之间的关系,确定与所述规划目标相应的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通过梯度下降法或牛顿法实现所述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中的各种能源设备的设备规模的求解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63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