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9010.5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1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林绍萱;陈清琦;许倍强;巢孟科;杨星;周全;应秉斌;矫明;张菲茜;陈俨;唐力晨;张慧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组件 缠绕管 空间利用率 高效传热 工程应用 螺旋缠绕 提高组件 管束 连接板 异形管 中心筒 齿条 隔条 管箍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其包括螺旋缠绕管束、中心筒、齿条、隔条、管箍、异形管和连接板。本发明提供的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在高效传热的前提下,保证组件的运行安全,提高组件的空间利用率,能实现良好的工程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发生器及热交换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管式换热组件。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及热交换器是核、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关键设备,其安全性和高效性是行业追求的共同目标。按传热管形状分类,可分为直管、U形管、螺旋缠绕管、套管等多种型式的蒸汽发生器及热交换器。其中,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因其结构紧凑和传热效率高等特点,是高效蒸汽发生器及热交换器的首选核心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缠绕管式换热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包括螺旋缠绕管束、中心筒、齿条、隔条、管箍、异形管和连接板;其中,所述螺旋缠绕管束围绕所述中心筒设置,所述螺旋缠绕管束由至少一层管束组成,相邻的所述管束层的绕制方向为异向或同向,相邻的所述管束层之间设有所述齿条和/或所述隔条;所述的管束收口段设置所述管箍,所述异形管设置在单侧或两侧的所述管束的收口段和所述中心筒上;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中心筒的轴向两端,并抵靠在所述螺旋缠绕管束上提供支撑力。
优选的,所述螺旋缠绕管束的进口和出口侧向布置,且垂直所述中心筒方向。
优选的,还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焊接在中心筒上,所述齿条和所述隔条由所述支承筋固定。
优选的,所述管箍之间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在高效传热的前提下,保证组件的运行安全,提高组件的空间利用率,能实现良好的工程应用。
2、本发明提供的缠绕管式换热组件,螺旋缠绕式传热管侧进侧出,降低了换热组件的整体高度(或长度);传热管收口段采用偏心结构,减少了换热组件的径向空间;特殊结构的管束支承结构,保证了换热组件的固有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缠绕管式换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缠绕管式换热组件用齿条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连接板;2-管箍;3-管板管箍(如有);4-模拟管板(如有);5-异形管;6-支承筋;7-螺旋缠绕管束;8-中心筒;9-齿条/隔条;10-堵板;11-连接管;12-收口段管箍;901-一种齿条/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缠绕管式换热组件,主要结构包括螺旋缠绕管束、中心筒、齿条、隔条、管箍、异形管、支承筋等,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螺旋缠绕管束由若干层管束组成,相邻层的绕制方向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异向或同向;
螺旋缠绕管束围绕中心筒绕制,每层管束的数量及整体管束层数根据设计要求制定。最外层管束尺寸受导流筒(如有)或壳体内径尺寸约束,可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导流筒,其目的是减少最外层管束外的漏流;
为了降低缠绕管式换热组件的整体高度(或长度),螺旋缠绕管束的进、出口侧向布置,即垂直中心筒方向(沿壳体壁厚方向)。进、出口方位根据设计要求,即管程接管方位制定,图1仅示意其中一种方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9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工艺用多介质换热器及换热方法
- 下一篇:换热器和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