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边形套管型燃料铝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9752.8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5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娄磊;王连杰;魏彦琴;黄世恩;夏榜样;于颖锐;唐辉;李锋;彭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5/06 | 分类号: | G21C5/06;G21C5/16;G21C5/00 |
代理公司: | 51220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组件 燃料组件 控制棒组件 水栅 六边形套管 堆芯 可靠性检验 六边形 燃料 圆柱形控制棒 圆形导向管 集中布置 设计程序 中央区域 外六角 检验 | ||
1.六边形套管型燃料铝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包括燃料组件(31)、控制棒组件(33)、水栅元(34)和铝组件(32),所述燃料组件(31)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所述控制棒组件(33)由圆柱形控制棒和外六角内圆形导向管组成,所述水栅元(34)为六边形水栅元,所述铝组件(32)六边形铝组件,所述堆芯共布置265个位置,分别为18盒燃料组件(31)、12个控制棒组件(33)、21盒铝组件(32)和214个水栅元(34),18盒燃料组件(31)集中布置在以L12为中心位置的堆芯的中央区域,21盒铝组件(32)围绕燃料组件(31)布置,12个控制棒组件(33)围绕铝组件(32)布置,每个燃料组件(31)、控制棒组件(33)、铝组件(32)和水栅元(34)各占1个位置;
对265个位置进行编号,所述编号规则为:
所述堆芯、燃料组件(31)、控制棒组件(33)、水栅元(34)和铝组件(32)均为正六边形结构,堆芯一组对边之间的每排编号依次为C、D、E、F、G、H、I、J、K、M、N、P、Q、R、S、T、U、V,另一组对边之间的每排编号依次为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其中,编号为C的一边与编号为3的一边相邻设置,编号为V的一边与编号为21的一边相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边形套管型燃料铝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18盒燃料组件(31)分别布置在J10、J11、J12、J13、K10、K11、K12、K13、K14、L11、L12、L13、L14、M12、M13、M14、N13、N14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边形套管型燃料铝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21盒铝组件(32)别布置在H10、I9、I10、I11、I12、J9、J14、K9、L9、L10、L15、M10、M11、M15、N11、N12、N15、P12、P13、P14、P15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边形套管型燃料铝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12个控制棒组件(33)由4根A棒组安全棒(35)、2根B棒组补偿棒(36)、2根C棒组补偿棒(37)、2根D棒组补偿棒(38)、2根E棒组调节棒(39)组成,4根A棒组安全棒(35)分别布置于I8、I13、P11、P16位置,2根B棒组补偿棒(36)分别布置于H9、Q15位置,2根C棒组补偿棒(37)分别布置于H11、Q13位置,2根D棒组补偿棒(38)分别布置于K15、M9位置,2根E棒组调节棒(39)分别布置于K8、M16位置。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检验堆芯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获得堆芯有效增殖系数计算值和实测值:
若在控制棒组件(33)全部提出堆芯状态下堆芯有效增殖系数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偏差小于0.2%,则核设计程序对铝组件计算准确可靠,不需要对铝组件计算模型进行调整;
若控制棒组件(33)全部提出堆芯状态下堆芯有效增殖系数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偏差大于0.2%,则核设计程序对铝组件计算精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调整铝组件计算模型,以保证调整后核设计程序计算值与临界试验实测值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检验堆芯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堆芯有效增殖系数计算值小于实测值,且偏差大于0.2%时,通过将K10位置的燃料组件与M11位置的铝组件调换位置,或将K10位置的燃料组件与N12位置的铝组件调换位置,或同时将K10位置的燃料组件与M11位置的铝组件、L11位置的燃料组件与N12位置的铝组件调换位置,降低试验堆芯有效增殖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检验堆芯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堆芯有效增殖系数计算值小于实测值,且经过权利要求6所述调整方法调整后偏差仍然大于0.2%时,通过将燃料组件(31)疏散布置或将部分控制棒组件(33)插入堆芯,降低试验堆芯有效增殖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97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