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70187.7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8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承志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B62K1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车架 转点 避震结构 山地车 后轮结构 铰接 后轮 前轮结构 同轴铰接 下连杆 主连杆 避震 连接器 优化 侧向刚性 后轮制动 几何变化 控制连杆 避震器 下沉量 减小 前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具有后轮结构、前轮结构,所述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还具有:独立前车架,所述前轮结构安装于所述独立前车架的前部;主连杆,其后端铰接至所述后轮结构,其前端铰接至独立前车架上,且位于高转点位置;下连杆,其后端与所述后轮结构、主连杆同轴铰接;控制连杆,其后端通过一五通连接器与下连杆的前端同轴铰接,其前端与所述独立前车架铰接;避震器,安装于所述独立前车架上。本发明的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优化车辆的下沉量及后避震作动引起的几何变化;优化后轮迎接冲击角度;减小后轮制动引起的避震僵硬;优化后轮侧向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地车等领域,具体为一种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
背景技术
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
现有的有些山地车具有高转点设计和独立前车架设计,高转点设计的山地车不同于其他山地车把主转点设计在牙盘齿距离中轴等高(等距)位置,而是主转点设计明显高于牙盘)类似设计在commencal的high position pivot(HPP)结构有所体现,再此不多做赘述。但Commencal或其他高转点的设计使得后避震作动引起链条长度变化过大,因此它们在后悬挂与前车架的铰接处安转一导轮使加长链条绕过。其设计无疑增加了许多重量,而且高转点的设计本质上有严重的刹车干扰(后刹车制动下引起的避震僵硬以及非正常拉伸或压缩),脚踏反馈。独立前车架设计:类似设计在GT的ID浮动五通设计有所体现,其优点不做赘述,但GT没有采用高转点设计,以及主连杆、下连杆、车轴同轴设计,五通、下连杆、同轴设计,刹车安装座在下连杆的设计,不能体现本专利设计的优点
具有后悬挂的山地车在设计时需面临刹车干扰,脚踏反馈,踩踏效率,抗后下沉,后避震作动引起的几何变化,刚性等问题,厂商需进行妥协,从而限制了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改善高转点设计的山地车,以优化避震结构和整体山地车的性能。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具有后轮结构、前轮结构,所述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还具有:独立前车架,所述前轮结构安装于所述独立前车架的前部;主连杆,其后端铰接至所述后轮结构,其前端铰接至独立前车架上,且位于高转点位置;下连杆,其后端与所述后轮结构、主连杆同轴铰接;控制连杆,其后端通过一五通连接器与下连杆的前端同轴铰接,其前端与所述独立前车架铰接;避震器,安装于所述独立前车架上。
在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还包括一延伸杆,其后端与所述主连杆的前端同轴铰接,所述避震器的一端与所述延伸杆的前端铰接,所述避震器的另一端铰接至所述独立前车架。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的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在同一辆车上,优化车辆的下沉量及后避震作动引起的几何变化;优化后轮迎接冲击角度;减小后轮制动引起的避震僵硬;完全没有后避震作动带动的链条拉伸及其关系的负面影响(包括脚踏反馈);优化后轮侧向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高转点避震结构的山地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 后轮结构; 2 前轮结构;
11 后轮; 12 后轮转轴;
21 前轮; 22 前轮转轴22;
23 前轮架23; 3 独立前车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承志,未经黄承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0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