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十八胺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70833.X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1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孙寒雪;朱照琪;陈丽华;陈涛;梁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储能材料 有机相变材料 十八胺 潜热 储存 吸收式制冷机 熔化 太阳能储存 匹配问题 热能供给 室内供热 相变储能 过冷度 热源 储能 放热 废热 制冷 凝固 建筑物 驱动 能源 吸收 | ||
十八胺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用途,该化合物储能时的熔化温度为44.7~51.2℃,放热时的凝固温度为34.2~38.1℃;相变储能潜热为283~286 kJ/kg,该有机相变材料具有低过冷度(<10℃)和极高潜热,在吸收并储存热能时,热源温度应该控制在51.2~80℃范围内。该有机相变材料特别适用于环境条件下的热能、工业余废热或太阳能储存,并将储存的热能用于建筑物室内供热或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制冷,以解决热能供给与使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不匹配问题,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变储热材料的技术,具体地说是利用有机化合物通过相转变吸收或释放大量热能,解决热能供给与使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不匹配问题,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背景技术
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于解决严重的能源危机以及化石燃料造成的全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严重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为满足长期以来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消费的迫切需求,开发了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种绿色可持续能源。另一方面,有效利用能源和减少能源浪费是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替代战略。作为一种能量存储平台,相变储能材料可以通过相位从固态变为液态或液态变为固态时储存和释放潜热来调节环境温度。在相变过程中,它们在温度稍有变化时具有较大的潜热。由于其高能量存储密度,低温度变化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特性,近年来相变储能材料已经成为各种热节能应用(例如太阳能存储)的主题。
当前许多相变储能材料用于热能或太阳能储存,包括无机相变材料,如水合盐和金属合金,有机相变材料,如石蜡,脂肪酸,多元醇(如聚乙二醇),糖醇(赤藓糖醇和甘露醇)等。对于给定的相变材料,潜热对于其实际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已知的相变材料中,水合盐和金属合金通常具有68-1163 kJ/kg的高潜热,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仅适用于高温蓄热,且伴有强烈的相分离和过冷,极大地妨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相比之下,有机相变材料具有86-340 kJ/kg范围内的中等潜热,相变温度在0和172℃之间,适用于低温储能应用。
目前,针对相变材料在低温储能领域的应用,石蜡类相变潜热范围为170-269 kJ/kg,脂肪酸类相变潜热范围为148-218 kJ/kg,多元醇类相变潜热范围为83-187 kJ/kg,糖醇类相变潜热范围为263-340 kJ/kg。其中糖醇已被开发为高效有机相变材料,在其极高的潜热值下,糖醇既能与无机相变材料竞争,又能利用有机相变材料固有的优点,在热能和太阳能储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受这些发现的启发,寻求具有高潜热的新型相变材料对于可再生和可持续节能系统的构建非常重要。十八胺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8H39N,其分子具有如下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十八胺作为相变储热材料在热能存储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是十八胺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用途,十八胺的分子式为:C18H39N;具有如下结构: ,该有机化合物能够通过相变来储存或释放热能,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用途。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解决热能供给与使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不匹配问题,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该有机相变材料具有低过冷度(<10℃)和极高潜热,该有机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合适的吸放热温度、极高的储热能力和良好的长期使用稳定性。该有机相变储热材料存储的热能可用作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工作的热源或直接作为室内生活热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DSC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十八胺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用途,十八胺的分子式为:C18H39N;具有如下结构: ,该有机化合物能够通过相变来储存或释放热能,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08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