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矩阵式柴油车排气污染物的遥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70860.7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7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亮;樊海春;汪锋;张涛;刘金星;窦蒂;马玲;高建民;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9 | 分类号: | G01N21/59;G01N21/15;G01W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喻颖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车排气 遥测系统 矩阵式 矩阵 污染物 检测系统 遮阳 蜂窝 防风 加速度测量系统 服务器平台 数据有效性 尾气遥测仪 车辆尾气 车辆抓拍 地面清扫 多维矩阵 环境气象 识别系统 系统设计 环境风 检测率 主控 检测 保证 | ||
一种基于矩阵式柴油车排气污染物的遥测系统,包括多维矩阵式尾气遥测仪、蜂窝遮阳防风矩阵、地面清扫系统、速度和加速度测量系统、车辆抓拍识别系统、环境气象检测系统、前端主控以及服务器平台。本发明的基于矩阵式柴油车排气污染物的遥测系统在检测系统中设置多组检测机构,能有效保证车辆的检测率及数据有效性;系统设计了蜂窝遮阳防风矩阵,可以减少车辆尾气检测时环境风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污染物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矩阵式柴油车排气污染物的遥测系统。
背景技术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其中汽车2.05亿辆,全国有49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23个城市超200万辆,6个城市超30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对我国能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显示,北京地区移动排放源对颗粒物浓度贡献上升到45%。在机动车污染中,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源排放问题最突出,占汽车保有量7.8%的柴油货车,排放了77.8%的颗粒物(PM),由此可见,搞好汽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柴油车的排放管控至关重要;而柴油车的尾气排放防治,中型、重型货车和大型客车的尾气排放管控是重中之重。
柴油车多为货车,车辆长度区间大,载货与空载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大;其排气管位置多样,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露出车体,隐藏在车底中部或中前部;其排气方向分为侧向排气,和水平向下排气。这些因素给柴油车的遥感测量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矩阵式柴油车排气污染物的遥测系统,以便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矩阵式柴油车排气污染物的遥测系统,包括,多维矩阵式尾气遥测仪,用于多维度扫描机动车的排气烟羽,包括:若干组尾气遥测仪,其水平架设于道路两边或垂直架设于龙门架与地面之间,内部装有:核心模块,用于数据处理;地面清扫系统,架设于地面上,关联到所述核心模块,根据地面情况开启清扫装置;速度和加速度测量系统,水平架设于道路两边,关联到所述核心模块,用于测量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车辆抓拍识别系统,架设于龙门架上,用于抓拍经过的辆车;环境气象检测系统,架设于龙门架上,用于采集环境气象信息;蜂窝遮阳防风矩阵,安装于尾气遥感检测区,用于降低外界阳光对检测的影响;前端主控,其安装于地面上的恒温机柜中,网络连接至所述核心模块、所述车辆抓拍识别系统以及所述环境气象检测系统,用于存储并显示柴油车尾气排放信息、环境气象信息以及车辆抓拍信息;以及服务器平台,网络连接至所述前端主控,通过前端主控显示和存储的车辆信息实现远程监控。
优选地,所述尾气遥测仪的核心模块设备采用绿色激光作为光源,光电二极管作为接收器,由光源发出绿光照射到接收器端;当光束被烟团遮挡后,污染物引起光度的变化,接收器上产生一组电信号,通过处理电信号,求出机动车尾气的烟度。
优选地,所述多维矩阵式尾气遥测仪布置方式为若干水平布置或若干垂直布置。
优选地,所述若干组尾气遥测仪之间通过RS422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若干组尾气遥测仪内部还包括校准模块,其连接到所述核心模块,用于设备的定期校准。
优选地,所述若干组尾气遥测仪内部还包括柴油车尾气遥测主机和辅机,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尾气遥测仪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地面清扫系统、所述速度和加速度测量系统以及所述校准模块通过RS485方式接到所述核心模块。
优选地,所述地面清扫系统,当检测到光路异常时,将水箱内的玻璃水喷出至玻璃表面上;带动吹扫机构往返运动实施清扫作用;清扫过程完成后,喷出空气保证玻璃表面的干燥整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08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