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污泥零排放污水连续处理工艺及专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73162.2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0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昶;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11/00;C02F1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污泥 零排放 污泥 臭氧 连续处理 专用装置 污水 自溶 活性污泥曝气池 污水处理领域 高浓度污泥 传统处理 极端环境 快速分离 污泥减量 耦合 水解槽 新工艺 磁粉 吸附 微生物 能耗 污水处理 填补 死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污泥零排放污水连续处理工艺及其专用装置,污水经过活性污泥曝气池、臭氧水解槽和脱臭氧槽的处理,依据于微生物在极端环境里死亡自溶原理以及磁粉对污泥的吸附依赖形成便于分离的高浓度污泥,建立了一套连续的磁性污泥快速分离臭氧污泥自溶耦合连续污水处理新工艺,可以使污泥减量,甚至于可以实现污泥的零排放。此外,本发明还具有能耗低、费用少等优点,使用后可以克服传统处理方法中的缺陷,填补污水处理领域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磁性污泥零排放污水连续处理工艺及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处理量的增加,剩余污泥的产量也在迅速增大,仅市政我国每年产生3000万吨-4000万吨含水率在80%左右的市政污泥。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市政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9000万吨。污泥的体积远远小于污水体积,但是用于污泥的处置花费可以占到甚至超越整个污水处理厂日常消耗的50%以上,对污水处理排放的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是多年来困扰人们的问题,尤其近年经济、环境和法规等因素日益严格的限制,使得污泥常规处置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困难,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各种污泥减量技术应运而生。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可分为污泥的后续减量化和过程减量化。污泥过程减量化是指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通过改变工艺的运行过程,或者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保证不影响污水出水水质的前提下,使剩余污泥的产量达到最小化,从根本上减少污泥的产率,诸如好氧—沉淀—厌氧 (OSA)、高溶解氧曝气工艺、好氧—厌氧交替处理工艺以及两段式污泥减量工艺等都可以从生化处理过程实现污泥减量。但是由于毕竟是生化方法,最终剩余污泥仍然会发生,仍然需要通过后续处理实现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而后续污泥的减量化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或者联合工艺等手段,但必须考虑到过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剩余污泥尤其是二沉池的剩余污泥,体积大,含水率很高,处理起来很难,也是剩余污泥减量化的一个瓶颈问题。
以目前比较常见的生活污水处理为例,往往采用活性污泥法,最终经过二沉池将活性污泥进行分离,其中一部分回流至进水处与污水混合提供大量微生物,另一部分送至污泥池,进行后续处理。该方式虽然被广泛使用,但是其在脱水处理过程中能耗大,而且产生的固体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很困难,所以污泥零排放技术成为目前人们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改善污泥中微生物去除效果、实现连续处理的磁性污泥零排放污水连续处理工艺及专用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磁性污泥零排放污水连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活性污泥曝气池内投加活性污泥和磁粉,预处理后的污水和回流的磁性活性污泥由预处理污水进口进入活性污泥曝气池内,经过曝气后,在第一磁性转鼓及第一刮泥板的作用下进行分离,脱去磁性污泥处理水经过过渡区排出,且其中一部分水由净水水泵回流至第一刮泥板上方,冲洗刮下来的磁性污泥,刮下的磁性污泥在带有倾斜的刮刀和净水水泵的作用下,依靠自身的势能,流入所指定的出处,即:分离出的带有磁性的活性污泥,一部分通过磁性污泥回流管路回流至预处理污水进口,另一部分由剩余磁性污泥回流管路经调节池,由第二水泵将剩余磁性污泥送至文丘里臭氧微气泡发生器,再输送到臭氧水解槽,其余的部分经调节池,由第二水泵直接送入臭氧水解槽;
然后,带有磁性的剩余活性污泥在臭氧水解槽内,与臭氧微气泡文丘里发生器快速分散成微小气体的臭氧发生接触,由臭氧微气泡文丘里发生器分散的微小气泡,相当于微曝,增加了臭氧的溶解度和停留时间,加大与微生物接触的几率,活性污泥在臭氧作用下微生物死亡,发生自溶,形成可以生物降解的碳水化合物污染物;磁性物质也随之游离于污水之中,同时活性污泥夹带的生物不能降解的物质也存在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31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