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重响应性纳米纤维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3269.7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2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赵瑨云;付兴平;徐婕;刘淑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瑞碧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学院 |
主分类号: | D06M14/30 | 分类号: | D06M14/30;D06M13/127;D06M11/79;D01F6/94;D01F1/10;D06M10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金碎平 |
地址: | 362201 福建省泉州市晋***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重 响应 纳米 纤维 凝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重响应性纳米纤维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PU/Fe3O4磁性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2)PU‑g‑P(NIPAm‑co‑AA)/Fe3O4复合纳米纤维水凝胶的制备。利用PU纳米纤维的大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使水凝胶在溶胀和收缩时有利于水分子的扩散,大大提高了水凝胶的响应速率。利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温敏性、丙烯酸的pH响应性和Fe3O4的磁性,使制备的PU‑g‑P(NIPAm‑co‑AA)/Fe3O4复合纳米纤维水凝胶具有磁、pH和温度三重响应性。PU‑g‑P(NIPAm‑co‑AA)/Fe3O4复合纳米纤维水凝胶克服了传统水凝胶环境刺激响应比较单一、响应速率慢的缺点,实现了纳米复合水凝胶综合性能的优化,也实现了磁、pH、温度三元协同刺激响应的灵敏性和多重可调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重响应性纳米纤维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水凝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凝胶是适度交联并具有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在水中能溶胀但不溶解的聚合物凝胶。环境响应智能水凝胶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响应环境信息(如pH、温度、光、电场、磁场等)的微小变化,产生相应的体积变化或者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固定化酶、基因传递等领域。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一种典型的温敏性水凝胶,PNIPAm具有一个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约32℃),温度低于该温度时,PNIPAm高度溶胀,而高于该温度时,水凝胶会剧烈收缩,溶胀程度突然减小。因为PNIPAm水凝胶内部含有亲水的酰胺基和疏水的异丙基,存在亲水/疏水平衡,LCST特性是亲水/疏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温度低于LCST时,凝胶上的酰胺基团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凝胶溶胀吸水。当温度升高时(并未达到LCST),酰胺基团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缔合逐渐断裂,而疏水的异丙基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逐渐加强。当温度达到LCST时,异丙基的疏水作用起支配作用,高分子网络发生解体,高分子链通过疏水作用相互聚集,水凝胶发生相转变。
然而PNIPAm只是单一的温度响应水凝胶,响应速率慢,且相转变温度为32℃左右,限制其广泛应用。与单一刺激响应水凝胶相比,多重响应水凝胶可同时综合单一响应水凝胶的优点,在构建智能响应材料方面体现了很大的优势。如何构建多重响应智能水凝胶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重响应性纳米纤维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重响应性纳米纤维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将聚氨酯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加入所述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得到淬火液;
将所述淬火液在-30~-10℃下淬火后,除去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混合溶剂,得到聚氨酯/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复合纤维;
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溶于蒸馏水中,加入乙烯基修饰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均匀后加入由二苯酮活化的所述聚氨酯/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复合纤维,在氮气的保护下,利用紫外光进行辐照,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氨酯纳米纤维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四氧化三铁复合水凝胶(PU-g-P(NIPAm-co-AA)/Fe3O4复合纳米纤维水凝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
将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氨水,反应后得到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瑞碧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学院,未经晋江瑞碧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32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