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器管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3650.3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7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马健;马小鹏;王兆永;傅花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密特汽车管件(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3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金宇平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减震器管件及其加工工艺,包括:管体,靠近管体一端的侧壁局部向外径向无缝延展形成鼓包,鼓包具有侧部、远离管体的端部,侧部衔接端部与管体,端部具有压平的内端面和压平的外端面,端部上开设有与端部同轴布置的通孔。本发明可以通过控制管体内通孔处的液压油的流量,从而控制减震器套筒内的阻尼,实现对减震器的可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管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减震器中,通过活塞挤压管件内的油液形成油压进行驱动,限于空间,管件不能太长,故,现有技术中出现套管,内管同轴套设在外管内,形成两个腔室,油液可通过联通两个腔室间的孔隙流动,在车轮颠簸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便会在套筒内上下移动,其腔内的油液便在活塞的往复运动的作用下在两个腔室间往返流动,油液分子间的相互摩擦以及油液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对活塞的运动形成阻力,这样就实现了减震器的“减震”过程。然而,通过这种方式还存在一个问题,油孔固定大小,孔径无法改变,导致油液的瞬间输出受限,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减震器管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减震器管件,包括:管体,靠近管体一端的侧壁局部向外径向无缝延展形成鼓包,鼓包具有侧部、远离管体的圆柱形端部,侧部衔接端部与管体,端部具有压平的内端面和压平的外端面,端部上开设有与端部同轴布置的通孔,
其中,“靠近管体一端的侧壁局部向外径向无缝延展形成鼓包”具体为:
S1、使第一给压面位于管体内,且第一给压面垂直于管体的第一径向;
S2、使第二给压面位于管体外,且第二给压面垂直于第一径向;
S3、使第一给压面与第二给压面沿第一径向靠近,以内外局部压平管体侧壁形成平整部;
S4、在管体外限位平整部周缘,沿第一径向,使第一给压面、第二给压面夹持平整部无缝向外延展,形成鼓包。
优选地,鼓包内侧安装有调节通孔处流量的电磁阀。
优选地,端部的内端面与鼓包的延展方向垂直。
优选地,管体一端缩口形成第一缩口端,另一端缩口形成第二缩口端。
优选地,第一缩口端外侧开设有布置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环槽,第二缩口端外侧开设有布置第二密封圈的第二环槽。
有益效果:
由于在管体上形成鼓包,而端部的内端面压平后,即可以在侧部和端部围成的空间处安置电磁阀,从而使得即使通孔的孔径已经固定,通过在鼓包处安装电磁阀改变两个腔室间连通部分的截面积,控制通孔处的油液的流量,从而改变油液在腔室间往复的阻力,从而实现对减震器阻尼的改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本发明提出一种减震器管件,包括:管体1,靠近管体1一端的侧壁局部向外径向无缝延展形成鼓包2,鼓包2具有侧部21、远离管体1的圆柱形端部22,侧部21衔接端部22与管体1,端部22具有压平的内端面和压平的外端面,端部22上开设有与端部22同轴布置的通孔3。
其中,“靠近管体1一端的侧壁局部向外径向无缝延展形成鼓包2”具体为:
S1、使第一给压面位于管体1内,且第一给压面垂直于管体1的第一径向。
S2、使第二给压面位于管体1外,且第二给压面垂直于第一径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密特汽车管件(安徽)有限公司,未经施密特汽车管件(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3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的汽车减震器弹簧托盘
- 下一篇:一种水冷式汽车减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