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水井偏心式腐蚀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4482.X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9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霞;安鹏;武恒;张宏伟;翁博;胡金铜;杨天成;舒畅;张晓春;王文韬;姜晓波;曾晓辉;戈素青;韩增辉;伍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1 | 分类号: | E21B47/001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梦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水 偏心 腐蚀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水井偏心式腐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器和监测芯,监测芯通过打捞器放入监测器的偏心定位槽中;监测芯上间隔设置有两组可拆卸的金属挂环,其中一组金属挂环通过监测器的第一旁通孔与外界连通,另一组金属挂环通过第二旁通孔与内腔连通。本发明的监测芯在投捞器的作用下投入和取出,监测芯可以同时监测装置外侧和内腔的水体对于待监测部件的腐蚀情况,以便来充分了解注水工具和管柱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以此来提高注水工具和管柱的安全性,本发明成功实施后可以为注水工具和井下管柱的防腐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及为其提高防腐性能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用井下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水井偏心式腐蚀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注水井井下腐蚀一直没有较好的动态监测工具。对于注水井来说,目前测试腐蚀情况的主要技术就是采用将金属挂片置于室内的模拟水中腐蚀一段时间后根据金属失重情况来推算注水井井下的腐蚀状况,或者将金属挂片放置于注水系统来监测水质是否达标等,但这两类方法均无法真实地反映水质、井下温度、压力及多相流体的流速等多种综合因素对井下工具腐蚀的影响,目前并没有能直观测试注水井井下腐蚀的监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注水井偏心式腐蚀监测装置,能够方便,快捷,直观的监测注水井下腐蚀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注水井偏心式腐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器和监测芯,监测芯通过打捞器放入监测器的偏心定位槽中;监测芯上间隔设置有两组可拆卸的金属挂环,其中一组金属挂环通过监测器的第一旁通孔与外界连通,另一组金属挂环通过第二旁通孔与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监测芯从前到后依次包括打捞杆、压帽、凸轮支撑座、支撑体和底堵,打捞杆的后端设置在压帽内,且可以在压帽内移动,压帽外侧有螺纹,凸轮支撑座内侧通过螺纹与压帽连接,凸轮支撑座内通过扭簧设置在凸轮支撑座内,凸轮的尖部穿出凸轮支撑座的外壁,凸轮支撑座的后端与支撑体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支撑体的后端与底堵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监测器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上接头、上连接套、主体、下连接套和下接头,上连接套具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有上导向体,上导向体的上端抵住上接头的下部,上导向体的下端与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导向体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偏心定位槽,下连接套具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固定设置有下导向体,主体上设置有两个间隔且上下贯通的空腔,分别为第一主空腔和第二主空腔,第一主空腔与上导向体侧壁上的偏心定位槽上下对应,第二主空腔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连通,第一主空腔侧壁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旁通孔以及与第二主空腔连通的第二旁通孔。
进一步的,支撑体为圆柱体,支撑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均设置有垫箍、垫片和金属挂环,垫箍为沿着轴心线方向开有豁口,垫箍通过打开豁口套在支撑体的凹槽内,垫片通过设置在周壁上的豁口可拆卸的间隔套在垫箍上,金属挂环可拆卸的设置在相邻的垫箍之间,位于前端凹槽的金属挂环与外界连通,位于后端凹槽的金属挂环与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打捞杆和压帽之间设置有压簧,打捞杆的后端设置有挡环,压帽内侧设置有阶梯状的限位孔,压簧位于限位孔和挡环之间。
进一步的,凸轮支撑座与压帽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垫箍和垫片均为塑料材质。具有弹性,方便打开然后套在垫箍外。
进一步的,下导向体通过支架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支架上下两端卡在主体和下接头之间,下导向体通过外螺纹与支架螺纹连接,下导向体和支架之间还设置有销钉,销钉起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下导向体的上端设置有导向面,导向面为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44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