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激光损伤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5397.5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7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颜凡江;李梦龙;史文宗;罗萍萍;杨超;桑思晗;蒙裴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81 | 分类号: | H01S3/081;H01S3/08;G02B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欢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腔 固体激光器 抗激光损伤 全反射棱镜 光学元件 激光 激光器可靠性 激光增益介质 激光器激光 膜层损伤 设计材料 特性参数 振荡输出 耦合输出 激光器 棱镜 入射角 透射 镀膜 损伤 | ||
1.一种抗激光损伤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全反射棱镜(1)、激光增益介质(2)、耦合输出棱镜(3)、第二全反射棱镜(4);激光入射到第一全反射棱镜(1)内部后,其折射光线与第一全反射棱镜(1)棱线垂直,折射光线在第一全反射棱镜(1)内部发生两次全反射后,沿原光路方向射出至激光增益介质(2);激光从激光增益介质(2)一端的通光面入射,在内部沿直线传播或经多次全反射后从另外一通光面出射至耦合输出棱镜(3);激光入射至耦合输出棱镜(3),激光在耦合输出棱镜(3)面向腔内的表面发生反射及折射,反射光入射到第二全反射棱镜(4),与第一全反射棱镜(1)形成激光振荡,折射光入射到耦合输出棱镜(3)内部,并传输到耦合输出棱镜(3)面向腔外的表面输出,输出光线与耦合输出棱镜(3)面向腔外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呈布儒斯特角;
所述第一全反射棱镜(1)、第二全反射棱镜(4)为布儒斯特角切割的直角棱镜,入射光线在棱镜通光面上的入射角度为布儒斯特角;
第一全反射棱镜(1)、第二全反射棱镜(4)的棱镜入射面角度θ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θB为棱镜材料o光折射率对应的布儒斯特角;
第一全反射棱镜(1)、第二全反射棱镜(4)的棱镜棱线到入射面距离L、晶体内部由o光与e光折射率不同引起的相位差由两次全反射引起的相位差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n=0,±1,±2...,no为o光折射率,ne为e光折射率,λ为激光波长,n1为外部介质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激光损伤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增益介质(2)的端面法线与谐振腔光轴呈布儒斯特角,当激光在激光增益介质(2)多次折返时,激光的入射角α、全反射次数k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n=0,±1,±2...,n2为增益介质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激光损伤的固体激光器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输出棱镜(3)面向腔内的表面法线方向与谐振腔光轴角度β1,角度β1与在耦合输出棱镜(3)面向腔内的表面的折射光透过率T的关系为:
其中,β2为折射角,β2=arcsin(sin(β1)·n1/n3),n3为棱镜材料折射率;
耦合输出棱镜的顶角β3=β2-βB;
其中,βB为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的布儒斯特角,βB=arctg(n1/n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53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重频可调光纤法珀腔锁模激光器
- 下一篇:激光器的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