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银纳米柱阵列结构增强近红外量子剪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76065.9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6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标;王军;李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L31/055 | 分类号: | H01L31/055;H01L31/18;B82Y30/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纳米 柱阵列 稀土掺杂氟化物 红外量子 纳米颗粒 剪裁 太阳能电池 结构增强 光电转换效率 电场 发光技术 高度有序 无电沉积 制备工艺 耦合 光转换 可控的 旋涂法 旋涂 稀土 发光 生长 | ||
1.一种利用银纳米柱阵列结构增强近红外量子剪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无电沉积法在阳极氧化铝模板AAO上生长大面积、高度有序、间隙大小可控的银纳米柱阵列结构,再通过旋涂法将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颗粒旋涂在银纳米柱阵列上,利用相邻两个银纳米柱之间相互耦合产生的增强的局域电场,实现了对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颗粒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的有效增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通过两步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的阳极氧化铝模板AAO浸泡在1M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扩孔处理;
2)将步骤1)得到的AAO模板通过无电沉积法在孔隙中生长银纳米柱阵列;在50 ml 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反应釜中,将不同孔径的AAO模板被浸泡在15ml 1M硝酸银溶液中,反应釜中反应,得到了大面积、高度有序、间隙大小可控的银纳米柱阵列;
3)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2mmol NaYF4:2%Pr3+纳米颗粒;
4)量取99-100μl步骤3)得到的NaYF4:2%Pr3+纳米颗粒环己烷溶液,利用旋涂法将NaYF4:2%Pr3+纳米颗粒旋涂到不同间隙大小的银纳米柱阵列结构中,旋涂转速为2000 r.p.m,旋涂时间为1min;
5)作为对比,同样量取99-100μl步骤3)得到的 NaYF4:2%Pr3+ 纳米颗粒的环己烷溶液旋涂到空白铝箔上;
6)分别测量步骤4)和步骤5)得到的在不同间隙大小的银纳米柱阵列和空白铝箔上NaYF4:2%Pr3+ 纳米颗粒的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光谱,观测银纳米颗粒柱阵列对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的增强效应;
所述扩孔处理具体为:扩孔处理的时间分别为20s,35s和50s,得到孔径分别为60nm,75nm和90nm,对应的AAO模板的孔壁厚度分别为40nm,25nm和10nm;
所述反应釜反应具体为:60℃反应12h,得到了大面积、高度有序、间隙大小可控的银纳米柱阵列;其中银纳米柱阵列间隙大小分别为40nm、25 nm和1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银纳米柱阵列结构增强近红外量子剪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AAO模板的具体制备过程为:
(1)退火
将高纯99.99%铝箔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450~550℃退火3~4h,去除表面应力;
(2)清洗
用丙酮和酒精超声清洗4~6min,去除表面油污;
(3)抛光
采用高氯酸和乙醇溶液作为抛光液,将铝箔在电流为0.5~0.7A抛光1.5~2.5min;
(4)第一次氧化
将铝箔置于0.3~0.5mol/L的草酸溶液进行氧化;
(5)去除氧化膜
把第一次氧化完的铝箔置于磷酸和铬酸混合溶液中,在55~65℃下,烘5~7h,以除去氧化膜;其中按质量分数比计,磷酸:铬酸=6:1.8;
(6)第二次氧化
将铝箔置于0.3~0.5mol/L的草酸溶液进行氧化;
(7)将第二次氧化后铝箔用去离子水清洗,烘干,待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银纳米柱阵列结构增强近红外量子剪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高氯酸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8~1: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银纳米柱阵列结构增强近红外量子剪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氧化条件为:在电压为35~45V,温度为2~5℃,氧化3.5~4.5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银纳米柱阵列结构增强近红外量子剪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氧化条件为:在电压为35~45V的条件下,温度为2~5℃,氧化9~11h。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银纳米柱阵列结构增强近红外量子剪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mmol NaYF4:2%Pr3+纳米颗粒的具体制备过程为:
(1)称取0.0098-0.01g PrCl3·6H2O、0.5946-0.5948g YCl3·6H2O、12ml油酸和30ml 1-十八烯置于三颈圆底烧瓶中,抽真空并加热至140℃,维持40 min后,自然降至室温;
(2)逐滴加入0.19-0.21g NaOH、0.2962-0.2964g NH4F与20 ml甲醇混合溶液,在室温下搅拌30 min后,在氩气氛围下升温至62℃蒸馏出甲醇;
(3)蒸馏完甲醇后,迅速升温至300℃,升温速率为15℃/min,维持1 h后,自然降至室温;
(4)将得到的溶液在9000 r.p.m条件下离心15 min,用无水乙醇清洗,重复三次后,得到NaYF4:2%Pr3+纳米颗粒;
(5)将得到的NaYF4:2%Pr3+纳米颗粒分散在3ml 环己烷溶液中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江学院,未经闽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60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组件及其串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红外探测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