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冬小麦根腐病的生态防治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078260.5 申请日: 2018-09-14
公开(公告)号: CN109287407A 公开(公告)日: 2019-02-01
发明(设计)人: 刘苹;齐军山;张博;赵海军;林海涛;李庆凯;沈玉文;宋效宗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22/20 分类号: A01G22/20;A01G13/00
代理公司: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代理人: 杨磊
地址: 250100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根腐病 冬小麦 生态防治 病原菌 返青拔节期 生物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小麦根腐病 生物防治 深耕 病害发生 发病原因 生态条件 生物制剂 小麦种子 综合防效 小麦 病原物 灌浆期 木霉菌 小麦根 防治 拌种 侵染 播种 增产 安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小麦根腐病的生态防治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增施生物有机肥后深耕;采用木霉菌对小麦种子拌种,然后播种;小麦返青拔节期和孕穗灌浆期,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根腐病防治。本发明的特点是针对冬小麦根腐病的发病原因和病原菌侵染规律,从采用生物防治、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规避病原物等多个角度,对冬小麦根腐病进行生态防治。尤其适宜于黄淮海东部地区。本发明技术简便、易于操作、投入较少,能从根本上创造出不利于小麦根腐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绿色安全,防治效果显著,对小麦根腐病的综合防效大于75%,小麦增产1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冬小麦根腐病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冬小麦根腐病的安全生态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根腐病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间都可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由多种土壤传播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一般可导致小麦减产20-30%,严重时达50%以上,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近年来,随着秸秆连年还田和免耕栽培大面积实施,根腐病原菌在耕层土壤中不断积累,同时,受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大水漫灌等因素的影响,小麦根腐病为害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我国粮食生产上的重大障碍性问题。

目前,小麦根腐病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虽然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化学药剂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比如超量使用会破坏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种群、所含重金属污染环境、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等。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等因素差异很大,小麦根腐病的病原物种类及其侵染规律不尽相同。制定出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小麦根腐病安全生态的防治方法,对于有效解决小麦生产障碍、促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专利文件CN103999603A公开了一种预防冬小麦根腐病的方法,其核心是采用化学药剂拌种和杀菌,同时施用秸秆腐熟剂加快秸秆分解腐化以减少病原菌依附的寄主,施用土壤调理剂以改良小麦生长的土壤环境,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增强抗逆力。该方法侧重于对小麦根腐病的预防,缺乏对根腐病防治效果的描述,并且,目前市场上缺乏效果好的秸秆腐熟剂产品和土壤调理剂产品,操作性不强,防治效果不明确。中国专利文件CN103718790A公开了一种冬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针对病原物为禾旋孢腔菌的小麦根腐病从农艺、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防治。但是,以上两种方法均是采用化学药剂拌种或喷雾防治小麦根腐病,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生物制剂木霉菌拌种、增施生物有机肥、深耕、推迟播期等手段,提供一种以禾谷镰刀菌、腐霉菌和离蠕孢菌为主要病原物的冬小麦根腐病的安全生态防治方法,特别适合于黄淮海东部地区的冬小麦根腐病的生态防治。同时,本发明利用微生物源、植物源有效成分制成的生物制剂防治作物病害,效果好,对人畜无害,具有安全、无残留、无污染的优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冬小麦根腐病的生态防治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增施生物有机肥后深耕;

采用木霉菌对小麦种子拌种,然后播种;

小麦返青拔节期和孕穗灌浆期,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根腐病防治。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生物有机肥为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生物有机肥,所述的商品生物有机肥可选用“周天”牌6%生物有机肥、“诚舜”牌复合生物有机肥、“史丹利”牌功能性生物有机肥等。

优选的,当使用腐熟的农家肥作为生物有机肥时,施用量为1500-2500kg/亩;当使用商品生物有机肥时,每克含菌大于2000万功能菌,施用量为100-300kg/亩。

增施生物有机肥,与化肥一同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深耕。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小麦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

优选的,耕深达到25-30厘米,每4-6年深耕1次。可采用专用深耕机械或普通旋耕机械多旋耕1-2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8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