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8795.2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7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曹勋;张仕强;武连发;焦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70;F24F11/61;F24F3/06;F25B41/40;F25B41/30;F24F110/1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李双皓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串联设置的室内机(110)、第一节流装置(120)、室外换热器(130)、气液分离器(140)和压缩机(150),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旁通管路(200),所述旁通管路(200)上设置有开关装置(210),所述旁通管路(200)的一端并联在所述室内机(1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20)之间,所述旁通管路(200)的另一端并联在所述室内机(110)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150)的排气口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制热启动过程中执行以下步骤:
S11,获取室外环境温度W1、所述气液分离器(140)的进口温度W2和所述压缩机(150)的排气温度W3;
S12,比较W1和其对应的预设温度P1,判断是否满足W1≤P1,若是,则进入步骤S13;
S13,分别比较W2和其对应的预设温度P2以及W3和其对应的预设温度P3,判断连续第一预设时间T1内是否满足W2≤P2且W3≥P3,若是,则控制所述开关装置(210)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3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14,判断连续第二预设时间T2内,是否满足W2>P2或W3<P3,若是,则控制所述开关装置(210)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210)包括第二节流装置(212),在所述步骤S13中,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12)的开度K=m(P2-W2)或者K=n(W3-P3),其中,m和n为大于0的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路(200)上设置有蓄热装置(220),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制热过程中执行以下步骤:
S21,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制热量需求负荷量,比较并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制热量需求负荷量是否小于与其对应的预设负荷量,若是,则控制所述开关装置(210)开启;
S22,获取所述蓄热装置(220)的进口温度W4和出口温度W5,比较并判断是否满足W4≤W5,若是,则控制所述开关装置(210)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2中,在控制所述开关装置(210)开启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12)的开度为K1,其中,60PLS≤K1≤200PL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热装置(200)蓄热过程中,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12)的开度K=K1+p(W4-W5),其中,p为大于0的系数。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40)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50)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170),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制热启动过程中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步骤S12中,若W1>P1,则进入步骤S33,否则在进入步骤S22的同时进入步骤S34;
S33,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70)的开度为最大开度;
S34,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70)的开度K3=K2+tF+s(X-X1),其中,K2为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70)的初始开度,100PLS≤K2≤200PLS,t和s为大于0的系数,F为所述压缩机(150)的运行频率,X为当前吸气过热度,X1为预设吸气过热度。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4之后,进一步包括:
S35,当X-X1大于y时,或者制热启动T3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70)的开度为最大开度,其中,y大于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879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