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9349.3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8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威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67 | 分类号: | G02F1/167;G02F1/1675;G02F1/1676;G02F1/168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21003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制造 方法 显示装置 及其 控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基板、电极层、显示介质层、遮蔽层和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包括:挡墙、挡墙和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共同分隔出的多个微杯结构、填充在微杯结构内的显示介质;显示介质为液态,且包括多个带负电的第一量子点粒子和多个带正电的第二量子点粒子;在各像素单元内电极层包括位于遮蔽区内的至少一个像素电极,每个像素电极可以独立地被施加不同的电压;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通过对像素电极施加不同电压控制带电量子点粒子的移动,进而控制颜色的转换,达到彩色显示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显示面板的装置方法、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的量子点显示技术可分为两大领域,一类为光致发光技术,另一类为电致发光技术。电致发光结构类似OLED结构,仅是在发光层的材料由有机发光材料置换成量子点材料,发光原理也相同,都是利用电子电洞结合放出的能量激发放光。
光致发光技术可再细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用于背光模组,已有市售量产的QLEDTV便是采用液晶显示器(LCD)搭配量子点薄膜(QD film)制作出高色域的量子点电视;另一种则是三星提出的量子点彩膜(QD-CF)结构,但有部分技术问题待解决,如:因量子点粒子会破坏光的偏振而需采用较为困难的内嵌式偏光片(in-cell polarizer)技术,市面上尚未有任何产品量产。且无论是光致发光或是电致发光技术,皆是将量子点材料形成固态薄膜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至少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量子点粒子散布在微杯结构内的显示介质中,并在电场控制下进行驱动显示;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显示面板的装置方法、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上的遮蔽层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其中,
显示介质层包括:挡墙、挡墙和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共同分隔出的多个微杯结构、填充在微杯结构内的显示介质;显示介质为液态,且包括多个带负电的第一量子点粒子和多个带正电的第二量子点粒子,第一量子点粒子和第二量子点粒子可在吸收同一波长的入射光后将出射光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
显示面板由微杯结构的分布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在各像素单元内遮蔽层围设在挡墙的上边缘附近,遮蔽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为遮蔽投影,显示面板中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位于遮蔽投影内的部分为遮蔽区;
在各像素单元内电极层包括位于遮蔽区内的像素电极,每个像素电极可以独立地被施加不同的电压。
优选地,在各像素单元内,电极层包括位于遮蔽区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可以独立地被施加不同的电压。
优选地,在平行于第一基板表面的截面内,单个微杯结构的截面中两点之间最长距离为30微米至70微米,单个微杯结构的遮蔽区超出挡墙上边缘的最大宽度为5微米至15微米。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电极层,电极层内设有多个像素电极,每个像素电极可以被独立地施加不同电压;
第二步:在电极层上形成挡墙,挡墙围拢与下方的第一基板共同构成多个微杯结构,显示面板由微杯结构的分布定义出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内至少包括一个所述像素电极;
第三步:在微杯结构内注入显示介质,显示介质为液态,且包括多个带负电的第一量子点粒子和多个带正电的第二量子点粒子,第一量子点粒子和第二量子点粒子可在吸收同一波长的入射光后将出射光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
第三步:在第二基板上由黑色树脂形成遮蔽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9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