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耦合传递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0365.4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5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邢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益涛 |
主分类号: | H01F38/14 | 分类号: | H01F38/14;H01F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54 | 代理人: | 黄剑飞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线 发射线圈 接收线圈 聚集体 穿过 保护壳体 传递系统 磁耦合 发射装置 体内 发射装置壳体 接收线圈模块 磁力线聚集 接收功率 内部设置 输出功率 无线充电 导磁率 发射端 壳体 配置 | ||
1.一种磁耦合传递系统,包括配置在接收装置壳体内的接收线圈模块和配置在发射装置壳体内的发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磁力线聚集体模块,位于发射线圈模块和接收线圈模块之间;
所述磁力线聚集体模块用于提供在发射线圈模块和接收线圈模块之间高导磁率的路径,以引导发射线圈模块产生的磁力线优先穿过该磁力线聚集体模块后再穿过接收线圈模块,或引导发射线圈模块产生的磁力线优先穿过接收线圈模块后再穿过该磁力线聚集体模块以从该磁力线聚集体模块回到发射线圈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传递系统,其中,所述磁力线聚集体模块的朝向接收线圈模块的表面至与其在接收线圈模块表面上的投影重合的表面部分的距离不超过第一阈值,所述磁力线聚集体模块的朝向发射线圈模块的表面至与该朝向发射线圈模块的表面在发射线圈模块表面上的投影重合的表面部分的距离不超过第二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耦合传递系统,其中,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接收线圈模块在与接收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上距离最远的两点的距离值的第二阈值为不大于发射线圈模块在与发射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上距离最远的两点的距离值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传递系统,其中,所述发射线圈模块为环形发射线圈模块,所述接收线圈模块为环形接收线圈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耦合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线聚集体模块的下部的截面在与所述发射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投影的轮廓线上的任一点到所述发射线圈模块在与所述发射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投影的最大内轮廓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三阈值;其中,所述磁力线聚集体模块下部的截面平行于与发射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耦合传递系统,其中,所述磁力线聚集体模块为圆柱形,所述环形为圆环形;
接收线圈模块在与接收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上距离最远的两点的距离值为接收线圈模块外轮廓线的直径;
发射线圈模块在与发射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上距离最远的两点的距离值为发射线圈外轮廓线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耦合传递系统,其中,第三阈值不大于所述发射线圈模块在与所述发射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投影的最大内轮廓线距离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传递系统,其中,所述磁力线聚集体模块为如下之一:
磁力线聚集体本体和磁力线聚集体外壳;
磁力线聚集体本体;
其中,磁力线聚集体本体由软磁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耦合传递系统,其中,所述磁力线聚集体模块在与发射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上两点间的最远距离为发射线圈模块在与发射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的投影的内轮廓线上距离最远的两点间的距离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耦合传递系统,其中,所述磁力线聚集体模块在与发射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上两点间的最远距离为发射线圈模块在与发射线圈模块的磁力线出入面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上距离最远的两点的距离值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益涛,未经邢益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036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式隔离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对地隔离供能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