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公交GPS轨迹的虚拟路网缺失路段自动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1356.7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5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刘岩;郑永涛;李欣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H04W4/021;H04W4/029;H04W4/42;H04L12/751;G01S19/4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公交 gps 轨迹 虚拟 路网 缺失 路段 自动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公交GPS轨迹的虚拟路网缺失路段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公交GPS轨迹点与路网载入城市虚拟交通系统平台;
(2)自公交始发起,沿行驶方向,将线路上测得的GPS轨迹点依次记为检测点b1,b2,…,bn,从而构成检测点集B,其中n为该公交线上最后一次检测时的次数;
(3)对于检测点集B中的所有检测点bi,i=1,...,n,从b1开始,以b1为圆心、以自定义距离l为半径画圆,将该圆形区域包围的所有路网拓扑点视为候选点,从而构成候选点集R;
(4)若步骤(3)中无候选点,则进入步骤(8),否则进入步骤(5);
(5)对于候选点集R,判断其中任意两候选点之间的连接关系,遍历R中所有候选点,选取具有连接关系的拓扑点对,构成检测点b1周边路段集D;
(6)分别计算检测点b1到集合D中各路段的距离d,选取其中最小的距离dmin,将其与最大容许偏差d0比较,若dmin<d0,则表明检测点b1在该路段上,并将其从检测点集B中移出;若dmin>d0,则表明检测点b1周边不存在道路,并将其保留在检测点集B中;其中,距离d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r为计算指标,M、N为集合D中某路段的两个端点,P为b1到MN的垂点;
(7)若步骤(6)中检测点b1已从检测点集B移出,则进入步骤(9),否则进入步骤(8);
(8)给l增加一个定长Δl,并重新记为l,判断l是否超过给定上限llimit,若没有,则重复步骤(3)和步骤(4);若超过给定上限llimit,则在检测点集B中保留b1;
(9)依次以b2,b3,…,bn为圆心,重复步骤(3)至步骤(8),直至遍历公交线路上的所有GPS轨迹点;
(10)输出B中剩余检测点,则可判定这些检测点对应的路段为缺失路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公交GPS轨迹的虚拟路网缺失路段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公交GPS轨迹点为公交车每间隔一定时间所记录下来的GPS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公交GPS轨迹的虚拟路网缺失路段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城市虚拟交通系统平台是一种可以显示城市道路网络、城市公交线路以及分析城市交通需求的宏观分析软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公交GPS轨迹的虚拟路网缺失路段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判断任意两候选点之间连接关系的依据为:城市虚拟交通系统平台中的综合交通网络拓扑连接表;该表以每一条路段为单位,按顺序存储该路段所包含拓扑点,包括路网节点和拐点,而相邻的两个拓扑点之间存在连接关系,不相邻的两个拓扑点之间不具有连接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公交GPS轨迹的虚拟路网缺失路段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的最大容许偏差d0是判断检测点是否在路段上的指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公交GPS轨迹的虚拟路网缺失路段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定长Δl为每次以检测点为圆心,l为半径画圆时半径增加的迭代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公交GPS轨迹的虚拟路网缺失路段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的给定上限llimit为每次以检测点为圆心,l为半径画圆时半径的最大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公交GPS轨迹的虚拟路网缺失路段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中所述的缺失路段包括:
(1)道路中间路段缺失: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道路前进方向,位于两个道路节点之间的某段道路缺失;第二种情况是在道路前进方向,道路出现局部改线,改线后的道路缺失;
(2)道路的末端路段缺失:公交线路的终点或起点可能设置在位置相对偏远的支路上,一些支路由于仅与一条道路连通而在路网数据中被遗漏;
(3)交叉口右转专用道缺失:由于交叉口改造等原因,增设的右转专用道没有及时在路网中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13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