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温差均衡的数据恢复方法以及系统、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1438.1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0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弗兰克·陈;颜巍;高兰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至誉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温差 均衡 数据 恢复 方法 以及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基于温差均衡的数据恢复方法,涉及数据存储装置以及方法,属于数据存储的方法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存储芯片划分为多个存储区域,所述区域包含多个存储单位;随着数据被写入到存储单位中,当某个存储单位被写满时,就记录该时刻对应的温度T1,并被作为元数据写入存储,得到每个存储单位对应的写入温度T1;当环境温度达到设定的理想写入温度时,就计算某个存储区域中所有的存储单位的写入温度T1与该环境温度的差值的总和,得到所有的存储区域的差值总和;以差值总和的大小进行排序,从大到小依次对所有的存储区域中的数据进行误码率检验和数据恢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装置以及方法,属于数据存储的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闪存的更新换代,闪存中存储的数据对温度的变化越来越敏感,譬如,高温下写入的数据,在低温下读取出错的机率会大幅度增加,反之也是。
然而,越来越多的闪存比如SSD固态硬盘或是存储阵列在工业场合被使用,而这些场合的环境温度的变化是十分宽泛的:从-40℃-+85℃,这这种大温差环境下工作环境下,闪存中写入的数据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发生变化,即存储芯片中的0、1数码状态发生改变,当改变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存储的数据、文件发生损坏或是丢失。
现有技术中尚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业界通常的方法是建立备份,即在特定的恒温环境中建立服务器或是存储中心来备份保存关键的数据,显然该种方案并不适合所有的用户,特别是不适合个人消费用户以及中小企业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宽温差条件下,现有技术不能较好的实现数据可靠读写,容易丢失数据的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温差均衡的数据恢复方法以及系统、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在使用闪存的存储装置上解决了宽温差下数据发生错误或丢失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温差均衡的数据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存储芯片划分为多个存储区域,所述区域包含多个存储单位;
随着数据被写入到存储单位中,当某个存储单位被写满时,就记录该时刻对应的温度T1,并被作为元数据写入存储,得到每个存储单位对应的写入温度T1;
当环境温度达到设定的理想写入温度时,就计算某个存储区域中所有的存储单位的写入温度T1与该环境温度的差值的总和,得到所有的存储区域的差值总和;
以差值总和的大小进行排序,从大到小依次对所有的存储区域中的数据进行误码率检验和数据恢复。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温差均衡的数据恢复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存储单位为存储块或存储页。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温差均衡的数据恢复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对数据进行误码率检验的过程包括:
比较某个存储区域中,所有的存储单位对应的环境温度与写入温度T1之间的差值并根据数值大小进行排列,从大到小依次对存储单位进行数据扫描、检验得到误码率。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温差均衡的数据恢复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数据恢复过程包括:
当数据误码率达到阈值,但未超过存储芯片自身的硬件ECC纠错能力时,启动硬件ECC纠错,将完整恢复的数据再回写到新的存储单位中,同时记录下写入时的写入温度T1;
当数据误码率超过存储芯片自身的硬件ECC纠错能力,启动额外的数据恢复机制来恢复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温差均衡的数据恢复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设定存储芯片自身的硬件ECC纠错能力为70-85%的误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至誉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至誉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14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