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塑料杯的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2035.9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8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袁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佳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60 | 分类号: | C08G63/60;C08G63/78;C08K9/00;C08K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抗菌 制备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抗菌效果 树脂粉粒 低聚体 淤浆 送入 材料技术领域 原位聚合反应 对苯二甲酸 二氧化钛 混炼造粒 浆料混合 抗菌性能 酯化反应 酚酸类 挤出机 聚合釜 提取物 银杏叶 锂皂石 酯化釜 改性 催化剂 | ||
本发明涉及塑料杯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塑料杯抗菌性能差、抗菌效果不持久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用于塑料杯的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先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银杏叶酚酸类提取物投入浆料混合罐中搅拌形成淤浆料,然后将淤浆料送入酯化釜中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体,再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体送至聚合釜中,依次加入改性纳米锂皂石片和催化剂二氧化钛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粉粒,最后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粉粒送入挤出机中混炼造粒,得到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本发明塑料杯具有持久和较好的抗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杯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塑料杯的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意识的增强,对各种抗菌材料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抗菌塑料制品占很大比重,包括各种生活制品,例如冰箱、空调、各种食品容器、包装袋、洗衣机、玩具制品、吸尘器等,都使用了各种不同的热塑性抗菌塑料,这些热塑性抗菌塑料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醛等,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具有耐蠕变、耐抗疲劳性、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磨耗小而硬度高的优点,被大量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中。目前,关于抗菌塑料加工的文献及相关专利较多,抗菌塑料制备主要是通过在塑料造粒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抗菌剂来实现。抗菌剂的种类有很多,包括无机盐类抗菌剂、有机类抗菌剂两大类。现有技术在制备抗菌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通常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混入抗菌剂,从而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具有抗菌性能,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694381公开了一种抗菌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亚磷酸三丁酯、山梨糖醇缩二苯甲醛、载银磷酸锆。该技术方案中使用载银磷酸锆作为抗菌成分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从而使塑料具有抗菌性能,由于载银磷酸锆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相容性不佳,载银磷酸锆很难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分散均匀,造成塑料的抗菌效果较差,另外由于相容性不佳的问题还会造成载银磷酸锆抗菌成分从塑料中溶出,使塑料的抗菌性能下降,无法长久保持塑料的抗菌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的抗菌效果差,无法实现长久保持塑料的抗菌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塑料杯的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抗菌效果好,能够使塑料杯长久保持抗菌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塑料杯的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银杏叶酚酸类提取物投入浆料混合罐中搅拌形成淤浆料;
2)将淤浆料送入酯化釜中在温度为220~230℃、釜压为0.5~0.7MPa下进行酯化反应40~60min得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体;
3)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体送至聚合釜中,依次加入改性纳米锂皂石片和催化剂二氧化钛,在温度为240~255℃、釜压为0.8~1.2Mpa下进行原位聚合反应4~6h,冷却后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粉粒;
4)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粉粒送入挤出机中混炼造粒,得到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佳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佳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20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