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缓冲池的水务设备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2519.3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4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生;汪钦堤;谢远勇;李志;林健森;林智敏;陈家琳;陈醒;代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数据 缓冲池 数据采集服务 数据请求消息 智能终端设备 设备数据采集 分布式缓冲 请求消息 数据监控 并发 解析 数据持久化 存储服务 存储状态 发送设备 服务获取 数据请求 应答消息 永久保存 返回 响应 出设备 从设备 对设备 放入 队列 排队 记录 支撑 服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缓冲池的水务设备数据采集方法,包括水务智能终端设备向数据采集服务接口发送设备数据请求消息,数据采集服务接口将设备数据请求消息放入分布式缓冲池;分布式缓冲池对设备数据请求消息进行排队,并通过数据采集服务接口返回应答消息给水务智能终端设备;同时缓冲池数据监控服务获取队列中的设备数据请求消息,并从设备数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设备数据;将解析出的设备数据发送给数据持久化存储服务进行永久保存,并将设备数据的存储状态返回并记录到缓冲池数据监控服务中。本发明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响应时间、提高响应效率和并发能力,可很好的支撑城市级大规模水务智能终端设备的并发数据请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务数据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缓冲池的水务设备数 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慧水务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水务企业的智能远 传终端设备也越来越多。目前,在采集水务智能终端设备的数据时,当后台 服务接口接收到水务智能终端设备的数据以后,都需要先将数据保存到数据 库后才返回应答消息给水务智能终端设备;由于整个响应时间较长,导致响 应效率以及并发能力都比较低下,已难以支撑城市级大规模水务智能终端设 备的并发数据请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缓冲池的水务设备数 据采集方法,通过该采集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在返回应答消息给水务智能 终端设备时存在的响应时间长、响应效率和并发能力低下,且难以支撑城市 级大规模水务智能终端设备的并发数据请求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技术问题之一的:一种基于缓冲池的水务设备数据采 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水务智能终端设备向数据采集服务接口发送设备数据请求消 息,数据采集服务接口将设备数据请求消息放入分布式缓冲池;
步骤S2、分布式缓冲池对设备数据请求消息进行排队,并通过数据采 集服务接口返回应答消息给水务智能终端设备;同时,缓冲池数据监控服务 获取队列中的设备数据请求消息,并从设备数据请求消息中解析出设备数 据;
步骤S3、将解析出的设备数据发送给数据持久化存储服务进行永久保 存,并将设备数据的存储状态返回并记录到缓冲池数据监控服务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数据采集服务接口将设备数据请求 消息放入分布式缓冲池具体为:
数据采集服务接口在接收到水务智能终端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请求消 息后,对水务智能终端设备的合法性进行验证,且如果验证成功,则调用分 布式缓冲池的接口,将设备数据请求消息放入到分布式缓冲池中;如果验证 失败,则不将设备数据请求消息放入到分布式缓冲池,并返回验证失败消息 给水务智能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为:
步骤21、分布式缓冲池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设备数据请求消息放入 缓冲池中排队,并将放入缓冲池排队的状态信息返回给数据采集服务接口;
步骤22、数据采集服务接口解析状态信息得到解析结果,并将解析结 果返回给水务智能终端设备;
步骤23、缓冲池数据监控服务监控分布式缓冲池中是否有设备数据请 求消息到达,且如果监控到有设备数据请求消息到达,则触发数据获取请求, 并进入步骤24;如果监控到没有设备数据请求消息到达,则缓冲池数据监 控服务继续进行监控;
步骤24、缓冲池数据监控服务调用分布式缓冲池的接口,并按照消息 队列顺序从分布式缓冲池中获取设备数据请求消息;
步骤25、缓冲池数据监控服务对获取的设备数据请求消息进行协议解 析,并获取出设备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2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