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式光能污泥干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3029.5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朱书景;周瑆玥;黄刚;柯杰;张天翼;张纯博;高靖翔;李宏翰;梅万年;罗锋;陶艺婷;周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苏敏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推 污泥干化器 自行式 工作台 光能 泥料 无二次污染 无害化处理 发生单元 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 清洁能源 相对两侧 减量化 进料仓 进料端 热气流 上表面 产热 污泥 二氧化碳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式光能污泥干化器,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形成进泥料槽,所述进泥料槽的内部设有螺旋推泥单元,所述螺旋推泥单元的进料端上方设有进料仓,所述螺旋推泥单元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热气流发生单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其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使用清洁能源,不产二氧化碳,不产热等功能,并且达到了污泥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废水处理装置改进,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行式光能污泥干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污水产量逐年提高,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因此,污泥处理迫在眉睫。污水处理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污泥,而污泥处理不当带来新的污染问题,因为污泥中富集了污水的大量污染物质,尤其带有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若没有及时有效处理,对生态环境威胁更大,而工业污水产生的污泥的危害更不可忽略。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每日处理量大约1亿吨,每年产生污泥量大约3200万吨,污泥的无害化处理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泥产量,亟待需要节能高效的污泥处理技术。
据查阅文献可知,污泥处理也逐渐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固废“三化”的方向发展。对于近些年污泥处理技术研究的方向也是朝着“三化”,尤其以资源化为主。目前,污泥处理技术还是以传统为主,其中一大类是以焚烧为主,高温焚烧可以有效地将有机物全部碳化,杀死病原体和细菌,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泥体积。但与此同时,缺点也十分突出,比如焚烧处理设施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能耗大,市场还未大规模推广。而第二大类以污泥填埋为主,先向污泥添加一定调和剂达到“稳定化”,再以固废方式封装回填矿坑等,但不能最终降解、有二次污染等缺点依然存在。第三类以堆肥处理为主,将污泥堆肥处理,使其资源化,但有处理时间厂、占地面积大的缺点,且堆肥局限性较大,仅限于生活污水污泥,而工业污泥等则无法适用,而堆肥遗留的有害物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些破坏。最近,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以建材化、燃料化为主,利用污泥干化后,制作水泥、板砖等,将污泥热解产生可燃物质等,但这些仅限于研究阶段,离推广还有一定距离。
除此以外,这些年,污泥处理研究围绕着“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简称“三化”),出现越来越多污泥处理新技术,防释磷污泥浓缩、大型动物捕食等技术在污泥减量方面有着效果显著、能耗低的优势,但氧化还原电位最优化难度大、投资太大的缺点依旧存在。污泥电弧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电子束辐照技术能够高效实现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但因诸多问题仍处于试验阶段,未能推广运用。总结,现阶段处理技术,如填埋、焚烧,无法根本结果污泥的处理处置,依旧存在“二次”污染、污泥处理水平低、成本高、耗能高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式光能污泥干化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自行式光能污泥干化器,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形成进泥料槽,所述进泥料槽的内部设有螺旋推泥单元,所述螺旋推泥单元的进料端上方设有进料仓,所述螺旋推泥单元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热气流发生单元,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有一个以上光能组件,所述光能组件包括光能传化电能部件和光能集热部件,其中,
所述光能传化电能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热气流发生单元电源端和螺旋推泥单元驱动端相连接;
所述光能集热部件与热气流发生单元相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光能传化电能部件包括一个以上太阳能电池板、多个光敏器、一个以上旋转电机、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其中,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工作台的位于进泥料槽的左、右侧的表面上;
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端与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所述光敏器;
所述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控制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3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