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肝胆湿热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4394.8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8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蓝庆流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庆流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8 | 分类号: | A61K36/8998;A61K36/90;A61P1/16;A61P1/08;A61P27/02;A61P27/16;A61P1/02;A61P43/00;A61P13/00;A61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808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肝胆 湿热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胆湿热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溪黄草、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龙胆草、赤芍、大黄、叶下珠、麦芽、枳壳、苦参、蚤休、土茯苓和甘草,用水煎熬而成,所用药材基于传统中药理论,明确,各原料相互协同,各组成部分的优点均得到充分的发挥。本发明中药能利湿清热,清肝利胆,对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有明确的疗效,是治疗肝胆湿热的有效药物。本发明中药制作容易,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保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肝胆湿热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胆湿热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在临床症状常见表现为胁助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起居,给患者带来痛苦。目前对于治疗肝胆湿热的中药大多数只起到缓解病症的作用,无法完全根治,而且过程繁琐,疗程漫长,对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肝胆湿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胆湿热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对比传统中药,效果显著,疗程短,见效快。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肝胆湿热的中药,以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溪黄草15~18g、板蓝根15~18g、白花蛇舌草15~18g、蒲公英20~23g、龙胆草12~15g、赤芍15~18g、大黄10~13g、叶下珠15~18g、麦芽30~33g、枳壳12~15g、苦参12~15g、蚤休15~18g、土茯苓20~23g和甘草3~6g。
优选的,一种治疗肝胆湿热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溪黄草15g、板蓝根15g、白花蛇舌草15g、蒲公英20g、龙胆草12g、赤芍15g、大黄10g、叶下珠15g、麦芽30g、枳壳12g、苦参12g、蚤休15g、土茯苓20g和甘草3g。
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胆湿热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按比例放入砂锅中,加入500ml的水文火煎至200ml,复渣再煎,两次煎出液混合为汤剂。
本发明中药汤剂的使用方法:口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每次200ml温服,15天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中药配方所用的配方药材中,以溪黄草,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龙胆草,赤芍,大黄,叶下珠,麦芽,枳壳,苦参,蚤休,土茯苓,甘草;其中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板蓝根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龙胆草具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的功效;赤芍具有养阴、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的功效;叶下珠具有解毒、消炎、清热止泻、利尿的功效;麦芽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的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苦参具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健胃驱虫的功效;蚤休具有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消肿止血的功效;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甘草具有消除咽喉肿痛,胃痛的功效。本发明中药所用药材基于传统中药理论,药理明确,各原料相互协同,各组成部分的优点均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胆湿热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发明中药和传统治疗肝胆湿热的中药相比,能利湿清热,清肝利胆,对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有明确的疗效,是治疗肝胆湿热的有效药物。本发明中药制作容易,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庆流,未经蓝庆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43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