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分子褐藻糖胶的提取工艺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5368.7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7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王文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继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3/04 | 分类号: | C07H3/04;C07H3/06;C07H1/08;A61K8/60;A61Q19/00;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褐藻糖胶 小分子 化妆品 海带 蒸馏水 壳聚糖醋酸溶液 产品分子量 反复冻融 过硼酸钠 三氟乙酸 溶菌酶 再利用 沉降 降解 可用 破壁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小分子褐藻糖胶的提取工艺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将海带制成海带破壁浆液后,先利用壳聚糖醋酸溶液并辅以过硼酸钠沉降多糖,用蒸馏水分散后,再利用溶菌酶结合三氟乙酸进行降解,最后通过反复冻融处理实现小分子褐藻糖胶的分离,所得产品分子量低(200~300Da),纯度高,并且具有适当良好的流动性,可用于制备化妆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小分子褐藻糖胶的提取工艺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913年,瑞典科学家Kylin在乌普萨拉大学实验室发现了褐藻中的粘稠成分——褐藻糖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褐藻糖胶是褐藻类植物中的一种“细胞间多糖”,这种多糖主要存在于褐藻类植物中的细胞壁中,含量很少。
褐藻糖胶是一种天然的复合多糖,在分子链末端含有天然的硫酸基,使其表现出优良、明显的生理活性。现代科学证明,褐藻糖胶并非一种单一结构的化合物,而是具有不同化学组分的一族化合物。通常的褐藻糖胶分子量约为20000Da,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抗癌等作用。海带中褐藻糖胶含量约为1~2%。
近年来,小分子褐藻糖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关注,特别是分子量500Da左右的产品,活性比通常的褐藻糖胶高了40%以上。目前已经证实小分子褐藻糖胶在预防医学、免疫、肿瘤抑制和改善癌症恶病质等方面的功效、安全性等。另外,还有报道小分子褐藻糖胶可用于医美领域,活化纤维母细胞之生长,促进内生性胶原蛋白合成,调节MMP对皮肤伤害,高抗氧能力,调节发炎及过敏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等。
但是受制于提取技术,现在生产的褐藻糖胶大多为大分子的杂多糖,成分复杂,结构不清,限制了褐藻糖胶研究和市场开发进展。专利CN106866834B中公开了一种制备褐藻糖胶产品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褐藻糖胶分子量低,但是其分子量范围在2000~10000Da,分子量仍然偏高,而且产品的流动性欠佳,不利于后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小分子褐藻糖胶的提取工艺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分子量低,且具有适当良好的流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小分子褐藻糖胶的提取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海带洗净、微波辐照烘干、粉碎,得到海带粉末;
(2)将海带粉末加入10~15倍重量的蒸馏水中,搅拌,高压均质,得到海带破壁浆液;
(3)向海带破壁浆液中加入壳聚糖醋酸溶液,两者体积比为6~8:1,搅拌10~15分钟,加入0.08~0.1倍海带粉末重量的过硼酸钠,继续搅拌20~30分钟,离心,收集沉淀;
(4)边搅拌边将步骤(3)所得沉淀加入6~8倍重量的蒸馏水中,超声波振荡30分钟,得分散液;
(5)向步骤(4)中所得分散液中加入0.02~0.03倍海带粉末重量的溶菌酶,35~45℃水解3~5小时,接着加入0.01~0.02倍海带粉末重量的三氟乙酸,升温至90~100℃,密闭条件下水解20~30分钟并灭酶,真空回收三氟乙酸,得到提取液;
(6)步骤(5)所得提取液于-40~-50℃冷冻,冷冻完全后,室温(25℃)条件下缓慢融化,0~4℃离心,取上清液,重复冷冻、融化和离心过程,直至无沉淀产生为止,所得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到小分子褐藻糖胶。
优选的,步骤(1)中,微波辐照烘干的条件为:300~450W微波间歇辐照处理,每次处理时间为5~10s,间隔30s后继续,累计处理时间为3~4分钟。
优选的,步骤(2)中,搅拌的工艺条件是:以500~8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3~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继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继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5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