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伪共享单车二维码开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9774.0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3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彭静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展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锁 二维码 应用软件 中心处理器 防伪 操作应用软件 发送请求信息 现场控制模块 信息技术领域 应用软件获取 注册用户信息 唯一性 接收扫描 可复制性 首次使用 数据信息 移动终端 用户提供 扫描器 钥匙锁 共享 比对 扫描 复制 申请 安全 | ||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伪共享单车二维码开锁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在移动终端内安装用于开锁的应用软件,首次使用时,通过应用软件注册用户信息;2)、开锁时,通过操作应用软件向中心处理器发送请求信息并通过应用软件获取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的数据信息;3)、通过扫描器对应用软件中生成的二维码现场扫描;4)、现场控制模块接收扫描信息与中心处理器的信息进行比对。本申请结构设计合理,并且其依赖所特有的难以复制和唯一性给用户提供绝佳的安全开锁模式,完美地解决了钥匙锁的安全性和可复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伪共享单车二维码开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个人二维码的广泛推广使用,尤其是微信二维码和支付宝二维码的使用极大的带动了消费支付方式,例如共享单车在其各自的载体上展现二维码,要实现开锁或开柜操作均需要移动终端上扫描二维码,现有的这种开锁或开柜方式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扫描时需要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容易造成个人隐私泄漏问题,另外一方面,二维码通过不同形式展现在载体上,其中的控制模块体积庞大,维护不便,还有一方面,二维码是一种单向信息传输方式,其依附在载体上,很容易被篡改涂覆,现有生活中因二维码被涂覆篡改导致个人资金损失的新闻不断被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共享单车二维码开锁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在移动终端内安装用于开锁的应用软件,首次使用时,通过应用软件注册用户信息;
2)、开锁时,通过操作应用软件向中心处理器发送请求信息并通过应用软件获取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的数据信息;
3)、通过扫描器对应用软件中生成的二维码现场扫描;
4)、现场控制模块接收扫描信息与中心处理器的信息进行比对,比对后确认为正确的信息则发送给现场控制模块执行开锁指令,比对后确认为错误的信息则发送给现场控制模块不执行开锁指令。
其中,所述的二维码包括肉眼可见的显形二维码层以及肉眼不可见的隐形图案层,所述隐形图案层通过紫外识别仪和红外识别仪可见,所述隐形图案层为印刷油墨,所述印刷油墨细度为10~20μm,流动度为25~38mm,粘性为3~14;所述印刷油墨成分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如下:细度≤20μm的黑油墨71~73%;粒径16~20μm的红色荧光粉13~14%;粒径16~20μm的蓝色荧光粉13~14%;粒径16~20μm的绿色荧光粉1~3%。
所述显形二维码层完全或部分覆盖隐形图案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应用软件获取二维码后通过扫码器扫描应用软件的二维码,扫描后的信息反馈到中心处理器,通过中心处理的验证系统进行验证,验证符合要求中心处理器发出开锁指令,这时锁具执行开锁命令;如果用户二维码不符合验证要求,中心处理器不发出开锁指令,由此完成了整个开锁过程,其结构设计合理,并且其依赖所特有的难以复制和唯一性给用户提供绝佳的安全开锁模式,完美地解决了钥匙锁的安全性和可复制性,因此不会被复制篡改,不但个人信息不会被泄漏而且使用的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且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其便于管理维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在移动终端内安装用于开锁的应用软件,首次使用时,通过应用软件注册用户信息;
2)、开锁时,通过操作应用软件向中心处理器发送请求信息并通过应用软件获取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的数据信息;
3)、通过扫描器对应用软件中生成的二维码现场扫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展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展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97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