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承留滑套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9840.4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5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鹏;高振南;袁贵德;甘勇;魏燕;张昕;李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8 | 分类号: | E21B34/08;E21B43/26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压力 滑套 承压活塞 管柱 裸井 内筒 环腔 外筒 投球 层间封隔 开关滑套 内密封套 上下移动 外力作用 外筒内部 作业效率 承压腔 进液孔 弹压 复位 井下 下端 吸收 紧凑 密封 释放 压缩 恢复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滑套技术领域,是一种液体承留滑套;包括外筒、内筒和承压活塞套;在外筒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筒,内筒的中部与外筒之间形成环腔,在环腔下端内密封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承压活塞套;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随着本液体承留滑套同裸井管柱的逐渐深入,会产生井下压力;井下压力使井下液经进液孔进入到承压腔中,从而吸收井下压力,保证裸井管柱的密封,大大降低了作业风险;而且使裸井管柱的开关滑套的能够顺利开启,作业效率高;弹压物质为在外力作用下压缩,除去外力后又恢复的物质;能够在井下压力得到释放后,使承压活塞套复位,适用于进行层间封隔的多次投球作业时,需要反复吸收井下压力时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套技术领域,是一种液体承留滑套。
背景技术
目前,裸眼完裸已经逐渐成为高产、高效、低污染的完井作业方式之一;在裸眼完井的过程中,一般需要下入裸井管柱,当裸井管柱下至生产层顶部时进行固井;为了实现分级压裂,并减少层间干扰,对地层采用投球憋压的方式进行层间封隔;在现场操作时发现,裸井管柱在下入过程中以及投球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的使井下产生一定的井下压力;而高渗性地质能够使井下液渗透至地层当中来消除压力;但若是低渗性地质,因其渗透力不足,无法卸掉的井下压力,该井下压力则会反向作用给裸井管柱,导致裸井管柱的密封失效或者导致裸井管柱的开关滑套无法正常开启,大大增加了作业风险,而且作业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承留滑套,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低渗性地质,因其渗透力不足,无法卸掉的井下压力,导致裸井管柱的密封失效或者导致滑套无法正常开启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液体承留滑套,包括外筒、内筒和承压活塞套;在外筒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筒,内筒的中部与外筒之间形成环腔;在环腔下端内密封套装有能上下移动的承压活塞套,承压活塞套上端的环腔内置有能向承压活塞套施加下压力的弹压物质;承压活塞套的下端内设有环槽,环槽与内筒之间形成承压腔,承压腔对应的内筒上设有进液孔。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弹压物质为可压缩气体;在环腔上侧的外筒上设有注气孔,在注气孔上安装有密封气嘴;在承压活塞套上端的环腔内充入有可压缩气体。
上述可压缩气体采用氦气。
上述外筒的上端内设有上窄下宽的环梯形的密封环台;内筒上端顶在密封环台的窄径段顶端;内筒下侧外设有外环台,密封环台的宽径段下端、内筒、外筒和外环台上端之间形成环腔;在内筒下侧的外筒内设有螺纹,并通过螺纹密封固定安装有下接头,下接头上端顶在内筒底部。
上述外筒的上侧内设有上宽下窄的锥螺纹,下接头的下侧外设有上宽下窄的锥螺纹。
上述内筒上端与密封环台的宽径段内环面之间固定安装有至少一道密封圈;承压活塞套内端与内筒之间固定安装有至少一道密封圈;承压活塞套外端与外筒之间固定安装有至少一道密封圈;在下接头的螺纹段上方的下接头外与外筒之间固定安装至少一道密封圈。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随着本液体承留滑套同裸井管柱的逐渐深入,会产生井下压力;井下压力使井下液经进液孔进入到承压腔中,从而吸收井下压力,避免井下压力反向作用,保证裸井管柱的密封,大大降低了作业风险;而且使裸井管柱的开关滑套的能够顺利开启,作业效率高;弹压物质为在外力作用下压缩,除去外力后又恢复的物质;能够在井下压力得到释放后,使承压活塞套复位,适用于进行层间封隔的多次投球作业时,需要反复吸收井下压力时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外筒,2为密封气嘴,3为环腔,4为内筒,5为外环台,6为承压活塞套,7为进液孔,8为密封圈,9为下接头,10为承压腔,11为密封环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9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