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0501.8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1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章红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红忠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膜组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器,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连接端子的下端通过螺纹槽转动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球轴承,所述导管一侧通过球轴承活动安装有滚桶,所述滚桶包括第一半滚桶和第二半滚桶,所述第一半滚桶靠近第二半滚桶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卡槽,所述第二半滚桶靠近第一半滚桶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组卡扣。本发明实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将过滤网、第一过滤膜、第二过滤膜设置成半圆柱体结构安装在可拆卸的滚桶内部,不仅有利于过滤装置在作业后便于清洗,还使得装置的过滤面大大提高,装置整体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工业制造、城市建筑等过程中,水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介质被广泛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伴随而来的弊端就是使用后的污水,污水一般都是因一些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杂质掺杂在纯净水内致使其不具备使用要求,合理的处理污水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良好的处理方式可使得污水变废为宝,在处理过程中具有过滤效果的装置尤为普遍使用,而起到过滤作用的膜组器更是备受青睐。
现有技术的不足:1.传统的膜组器一般都是将具有过滤吸附作用的膜材料固定安装在导水作用的导管内部,在过滤过程中污水中的杂质会大量的被膜材料所过滤吸附,从而降低污水中杂质的含量,但是随着使用时效的加剧会导致膜材料表面覆盖大量的杂质堆积,堆积的杂质不仅降低膜材料的通透性还会由于杂质中携带腐蚀性物质致使过滤膜损坏,固定安装的方式使得装置不易清洗,使用极为不便。
2.传统的膜组器在使用时都是将膜组器安装在导管内部,导管一端通过水泵将污水抽入膜组器内进行过滤,而且由于水泵和导管的连接方式使得起到过滤作用的膜材料只能成导管横截面形式固定安装,安装后的膜组器的过滤效率也只能倚靠导管横截面的大小或者水压的强度改变,但是横截面过大的导管在使用时不方便安装,而过大的水压会导致污水过滤不完全,同时还会增大膜组器的负压使得其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器,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连接端子的下端通过螺纹槽转动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球轴承,所述导管一侧通过球轴承活动安装有滚桶,所述滚桶包括第一半滚桶和第二半滚桶,所述第一半滚桶靠近第二半滚桶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卡槽,所述第二半滚桶靠近第一半滚桶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组卡扣,所述滚桶的内部靠近导管外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膜,所述第一过滤膜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过滤膜,所述滚桶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下端安装有若干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电动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膜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滚桶与第二半滚桶的相邻端面安装有极性相反的永磁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滚桶与第二半滚桶的相邻端面安装有极性相反的永磁条。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第一过滤膜、第二过滤膜均设置成半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过滤膜与滚桶之间设置有导水槽。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传动轮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桶的上端面与传动轮的下端面均固定设置有转动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将膜组器设置在圆柱体滚桶形式,在滚桶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第一过滤膜、第二过滤膜,多重过滤材料依次固定安装,使得过滤效果更佳,同时滚桶由第一半滚桶和第二半滚桶拼接组成,具备过滤效果的膜组件同样设置成半圆柱体形,半圆柱形态结构使得装置拆卸安装更加便利,从而使得膜组件在过滤作业后便于及时清理内部堆积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红忠,未经章红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05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