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除水中金属离子的聚酰胺胶囊分散液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0700.9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1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晛;刘冬青;任顺;蔡思洲;李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24 | 分类号: | C08J3/24;C08L77/00;B01J13/14;C02F1/26;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离子 分散液 脱除 胶囊 杯芳烃 聚酰胺 络合物 水中 功能材料领域 金属离子释放 交联络合物 盐酸水溶液 有机分散相 界面区域 络合作用 络合萃取 亚微米级 有机液体 聚合物 超分子 胶囊壁 界面处 水处理 壁材 解离 络合 缩聚 吸附 下缘 移走 酰胺 酰氯 盐酸 金属 回收 恢复 | ||
一种脱除水中金属离子的聚酰胺胶囊分散液,涉及聚合物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萃取,属于水处理吸附络合功能材料领域。下缘四取代杯芳烃酰氯和哌嗪进行缩聚,直接得到聚(杯芳烃‑哌嗪)酰胺作为壁材的亚微米级胶囊分散液。向此分散液上加入含金属离子的水溶液,可通过胶囊壁与金属的络合作用,在相界面处形成超分子交联络合物,将金属离子固定在相界面区域,实现水相中金属离子的脱除。移走处理过的水后,向含络合物的有机液体中加入盐酸,将络合物解离,金属离子释放至盐酸水溶液相,而有机分散相恢复至初始状态,实现分散液的回收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除水中金属离子的聚酰胺胶囊分散液,特别涉及聚合物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萃取,属于水处理吸附络合功能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重金属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不可避免地溶解在水中,因而进入到自然水体中,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回收,一方面可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节约成本。因此,开发具有水中重金属离子脱除回收能力的材料,既有社会价值又有经济效益。一些高聚物具有特殊的结合位点和络合能力,可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络合物,从而结合水中的金属离子,将其从水中移除。高聚物分子结合位点多,与具有可变价态的重金属离子作用,可形成超分子交联网状结构,从溶液中析出,生成不可溶络合物。通过简单的操作,如过滤,即可去除这些固体物质。这些固体物质经酸或碱溶液的处理,发生解离,将聚合物回收并再次利用。因而利用与水不互溶液体中稳定分散的高分子物质,与水中的有害重金属离子络合,使其在相界面出现沉析而捕获重金属离子并回收利用,是一种便捷、环保的提取回收方法。
本专利通过对叔丁基杯[4]芳烃-O-四乙基酰氯酰氯(I)与哌嗪缩聚制备聚酰胺胶囊有机分散液。I在多种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中均可发生双亲自组装,形成一定形状的聚集体。与哌嗪发生缩聚反应时,由于聚集体的存在,无需搅拌,自发得到以聚酰胺为囊壁的微胶囊,其尺寸在500nm左右,可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不发生沉淀,形成均匀分散液。胶囊的形成与哌嗪溶液无关。哌嗪可以为水溶液,也可以是与I溶液相同的溶剂配制的溶液。由于微胶囊的壁材为含杯芳烃的聚酰胺,通过界面效应,可与溶解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或稀土金属离子产生金属-有机络合作用,形成依靠超分子作用连接的交联络合物,从液体中析出并浮在相界面处。从而脱除水中金属离子,使水相得到净化。移除水相后,向析出物和有机相加入盐酸,破坏络合作用,将金属离子释放至酸中,得到回收。聚酰胺胶囊也再次分散至有机液体中,使分散液恢复到初始状态得到再生,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此发明的意义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制备一种脱除水中金属离子的聚酰胺胶囊分散液。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脱除水中金属离子的聚酰胺胶囊分散液,其特征是以聚(杯芳烃-哌嗪)酰胺作为壁材的亚微米级胶囊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分散液;向此分散液加入含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与胶囊壁与金属络合形成超分子交联固体,将金属离子固定在两液相的界面区域,实现水中金属离子的脱除;移走水后,向剩余体系加入盐酸,解离络合物,金属离子释放至盐酸水溶液相,而有机分散液恢复至初始状态。
胶囊分散液的制备方法是将哌嗪溶液滴加到对叔丁基杯[4]芳烃-O-四乙基酰氯酰氯(I) 的有机溶液中,I与哌嗪在溶液中聚合形成亚微米级胶囊,得到分散液;I的结构式如下:
I的有机溶液所使用的溶剂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哌嗪溶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与I相同溶剂的有机溶液。
哌嗪浓度为2×10-2mol/L~10-1mol/L;I的浓度为2~7×10-3mol/L;可去除的金属离子包括重金属离子Hg(II)、Pb(II)、Cu(II)和稀土金属离子Ce(III)和La(III)。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0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