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2452.1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7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孙扬;吉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1D53/86;B01D53/66 |
代理公司: |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5 | 代理人: | 郝学江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放电单元 挥发性有机物 催化剂单元 电压传感器 传感器 等离子体 废气处理装置 智能监测 出气口 智能化 壳体 废气进气口 智能调节 净化 电连接 邻接 收容 体内 上游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废气进气口;第一气体放电单元,催化剂单元,所述催化剂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下游;一对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所述一对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收容在所述壳体内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的上游和所述催化剂单元下游;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的下游;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邻接;智能监测单元,所述智能监测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所述一对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和所述电压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能够根据净化过程的不同状态对净化工序进行智能调节,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工业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部分,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仅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而且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急需迫切治理。目前,工业处理废气通常采用燃烧法、氧化法等,但是存在二次污染且费用较高的缺陷。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处理废气方面效果显著,通过高电压产生的的高能电子、氧化性自由基氧化分解污染物,结合催化剂分解二次污染物,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物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已有企业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工业废气,但是处理系统智能化程度低,操作难以控制,设备使用寿命短。因此发明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高效的智能化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化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废气进气口;第一气体放电单元,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收容在所述壳体内且设置在所述所述废气进气口下游,用于对废气进行净化,催化剂单元,所述催化剂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下游,用于催化分解二次污染物;一对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所述一对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收容在所述壳体内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的上游和所述催化剂单元下游,用于分别测定净化前和净化后的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的下游,用于排出净化达标后的气体;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邻接,用于测定第一气体放电单元的放电电压;智能监测单元,所述智能监测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所述一对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和所述电压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智能监测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进行放电净化,通过电压传感器获得放电的电压信息,通过所述一对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获得气体净化前后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信息,并根据所述净化前后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信息调节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的放电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体放电单元包括:高压电源、针状电极和电极板,所述针状电极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电极板与高压电源正极相连,针状电极均匀分布于壳体两侧,电极板中心与壳体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监测单元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无线通讯单元和计算机终端,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气体放电单元,所述无线通讯单元用于将智能监测单元获得的信息传输至所述计算机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气体放电单元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气体放电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电单元下游,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体放电单元下游。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废气进气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所述风机下游,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智能监测单元电连接,用于控制进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为单向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电磁阀下游。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为不锈钢网,网孔数20目-1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2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