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共挤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3018.5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4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杨林;朱守益;唐圣奎;孔令意;曾子恒;左锣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34 | 分类号: | C08J9/34;C08J9/08;C08J9/10;C08K13/06;C08K3/26;C08L27/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婷婷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模板 共挤 制备 内润滑剂 热稳定剂 外润滑剂 填充剂 芯层 耐酸 塑料建筑模板 弯曲弹性模量 硬质PVC材料 发泡调节剂 高表面硬度 固体增塑剂 抗冲改性剂 白发泡剂 发泡材料 黄发泡剂 回收利用 芯层表面 防腐蚀 共挤出 回收料 可重复 螺钉力 耐水性 回料 静曲 耐碱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VC共挤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芯层和覆盖在芯层表面的PVC共挤层,所述芯层包括以下原料:塑料建筑模板回收料、ACR加工助剂、热稳定剂、填充剂、内润滑剂、外润滑剂、发泡调节剂、白发泡剂、黄发泡剂;所述PVC共挤层包括以下原料:PVC、ACR加工助剂、固体增塑剂、热稳定剂、抗冲改性剂、填充剂、内润滑剂、外润滑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共挤出的方式形成中间为发泡材料、表面为硬质PVC材料的共挤建筑模板产品,制备得到的建筑模板具有高表面硬度,高静曲强度、高弯曲弹性模量、高握螺钉力的优点,耐水性好,耐酸、耐碱、防腐蚀,可重复回收利用,并提高回料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模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C共挤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形后起支撑定型作用的。建筑模板按照材料性质一般分为木模板、塑料模板、钢模板、竹胶板等。
塑料建筑模板是继木模板、钢模板、竹胶板后的又一代新产品,是一种以塑代木、以塑代钢、节约能源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具有可回收、耐腐蚀性、脱模性好、多次使用等优点,产品采用结皮发泡工艺,表面平整度高,混凝土浇注后可达到清水墙要求,墙面无需二次抹灰处理。
近年来,我国每年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模板是工程必不可少的材料。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每年建筑模板的需求量达数亿平方米,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工程一般占整个工程造价的三分之一,模板技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市场上建筑模板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木(竹)模板、塑料模板和钢模板,其中,木(竹)模板使用量为92.1%,钢模板用量为5.8%,塑料模板用量为2.1%。
木质模板:应用最早,由于要耗用大量木材,且拆卸模板容易劈裂,损耗率较高,一般周转次数在4-6次,对于森林资源并不丰富的我国更应寻求替代产品。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以贵州省为例,2015年上半年就消耗了103万立方的木材,需要砍伐直径30cm、高4米的大树367万棵。
钢质模板:该模板是木质模板的替代品,产品已规范化并形成了系列。它的优点是能节约大量木材,并可多次重复使用,周转使用率可达40次,但它也有诸多不如人意之处:①造价高,平均价格在280元/平方米,远高出模板80元/平方米的价格;②笨重,施工中吊装不便,拆卸困难;③受重量限制,单块模板面积不大,使用中拼接块数较多,费时、费力;④钢模板与水泥有一定的亲合力,拆卸模板时易对立柱或横梁等水泥制品表面产生剥伤,影响质量;⑤钢模板容易锈蚀。
塑料模板:该模板产品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大力推广发展迅猛,用这种建筑模板建造的房屋既环保又节能。它的优点是①能节约大量木材;②施工的方便快捷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有优越性;③建筑模板无需维修且可回收利用,故可较大地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解决工程上不少关键问题。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部分省市已经开始限制低质木模板及原木模板的使用。
目前,现有的塑料建筑模板主要为PVC结皮发泡制品,存在产品变形翘曲、握螺钉力小、发脆崩角等问题;而且,生产稳定性差,泡孔分布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VC共挤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用共挤工艺技术,芯层为采用PVC挤出发泡工艺,在芯层上通过共挤一层PVC硬质层,提高建筑模板强度及握螺钉力,改善变形、发脆等问题,从而提升产品综合性能。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PVC共挤建筑模板,包括芯层和覆盖在芯层表面的PVC共挤层,所述芯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PVC共挤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30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泡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废旧有机玻璃连续裂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