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4940.6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4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时培成;史克航;刘光中;吴昊;夏仙阳;叶莉;杨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7/16 | 分类号: | B60K1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陈斐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系统 减速器 差速式 差速器壳体 电动车后桥 减速器壳体 内检测器 输出壳体 制动系统 壳体 车轮 轮边驱动系统 驾驶舒适性 右半轴壳体 左半轴壳体 电动汽车 机械传递 汽车行驶 驱动 动力性 集中式 外部 路况 融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包括差速式驱动系统、减速器驱动系统、车轮及制动系统、差速式驱动系统内检测器壳体、差速器壳体、左半轴壳体、右半轴壳体、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输出壳体,所述差速式驱动系统和减速器驱动系统设置在车轮及制动系统之间,所述差速式驱动系统内检测器壳体和差速器壳体设置在差速式驱动系统外部,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输出壳体设置在减速器驱动系统外部。融合了集中式驱动系统与轮边驱动系统的优点,不仅能够满足各种电动汽车动力性需求,并且能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通过加设减速器,提高机械传递效率,能够适应各类不同的路况,提高驾驶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设计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而电动汽车的驱动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传统集中式驱动结构类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结构类型。
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驱动结构布置方式相似,用电动机及相关部件替换内燃机,通过变速器、减速器等机械传动装置,将电动机输出力矩,传递到左右车轮驱动汽车行驶。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操作实现技术成熟、安全可靠;但效率相对不高,对电机负荷过大,电机转动过程中能量会有较大的损耗,会影响汽车车速;上述传动装置中任意部件出现问题都会使得汽车停止运行。
轮边驱动式电动汽车直接将电动机安装在轮边,省略了传统汽车的离合器、变速器、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等部件,大大简化了整车结构,提高了传动效率,降低对电动汽车电机的性能指标要求,且具有冗余可靠性高;但为满足各轮运动协调,对多个电动机的同步协调控制要求高,在后轴驱动的情况下,由于车身和车轮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形运动,使得汽车行驶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影响驾驶舒适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融合了集中式驱动系统与轮边驱动系统的优点,不仅能够满足各种电动汽车动力性需求,并且能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通过加设减速器,提高机械传递效率,能够适应各类不同的路况,提高驾驶舒适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后桥驱动系统,包括差速式驱动系统、减速器驱动系统、车轮及制动系统、差速式驱动系统内检测器壳体、差速器壳体、左半轴壳体、右半轴壳体、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输出壳体,所述差速式驱动系统和减速器驱动系统设置在车轮及制动系统之间,所述差速式驱动系统内检测器壳体和差速器壳体设置在差速式驱动系统外部,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输出壳体设置在减速器驱动系统外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差速式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差速第一轴承、电机输出轴、第一固定键、减速器驱动齿轮、差速第二轴承、减速器输出齿轮、减速器输出轴、差速第三轴承、第二固定键、差速第四轴承、差速器主动齿轮、差速器从动齿轮、差速第五轴承、第一差速器行星轮、差速器行星轮架、第二差速器行星轮、差速器左半轴输出齿轮、差速第六轴承、左半轴输出轴、差速第七轴承、差速器右半轴输出齿轮、右半轴输出轴、差速第八轴承和差速第九轴承;所述电机输出轴与减速器驱动齿轮通过第一固定键同轴固联;所述减速器驱动齿轮与减速器输出齿轮啮合,减速器输出齿轮通过第二固定键与减速器输出轴同轴固联;所述减速器输出轴与差速器主动齿轮固联;所述差速器主动齿轮相啮合于差速器从动齿轮;所述差速器从动齿轮、第一差速器行星轮、第二差速器行星轮、差速器行星轮架、差速器左半轴输出齿轮、差速器右半轴输出齿轮组成一个行星轮系统,其中差速器行星轮架固定在差速器从动齿轮上;所述第一差速器行星轮、第二差速器行星轮同时与差速器左半轴输出齿轮、差速器右半轴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差速器左半轴输出齿轮与左半轴输出轴固联,差速器右半轴输出齿轮与右半轴输出轴固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4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双级正反向差异传动装置的起动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三联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