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判断非饱和土受力后是否破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95275.2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1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全;贾景超;何鹏;毕庆涛;李幻;吴岱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4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判断 饱和 土受力后 是否 破坏 方法 | ||
1.一种快速判断非饱和土受力后是否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非饱和土极限平衡条件的公式:
按下列步骤进行:
(1)、利用压力板仪确定参数θirr、θsat、b、d;
其中,θirr为残余含水量,θsat为饱和含水量,b、d为与土体性质有关的参数;
(2)、利用常规三轴仪确定参数总应力强度指标c、
(3)、利用非饱和直剪仪确定参数
其中,为与基质吸力(ua-uw)有关的内摩擦角,孔隙水压力uw,孔隙内的气压力ua,二者之差(ua-uw);
(4)、测定土体含水量θ=mw/ms,其中,mw为试样中水的质量,ms为试样中土颗粒的质量,利用《土力学》确定土体的受力状态,即σz、σ3的值;
其中,σ3为土体所真实受到的小主应力,σz为土体所真实受到的大主应力;
(5)、将土体所受到的小主应力σ3代入公式:
求得土体处于临界破坏极限状态时的理论大主应力σ1,当σ1大于土体所受到的σz,则说明土体处于安全状态;当σ1等于土体所受到的σz,则说明土体处于临界破坏极限状态;当σ1小于土体所受到的σz,说明土体已经破坏,从而判断出非饱和土受力后是否破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判断非饱和土受力后是否破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首先建立非饱和土极限平衡条件的土体应力测定公式,方法是:
当土体受到荷载σ1、σ3作用处于临界破坏极限状态时,此时土中的应力有:粘聚力c’,孔隙水体内的孔隙水压力uw,孔隙内的气压力ua,二者之差(ua-uw)称为基质吸力Sc,土中与大主应力面、即与大主应力σ1垂直的面夹角为α的斜面上的法向总应力σ和剪应力τ分别为:
法向总应力σ与孔气压ua之差(σ-ua)为法向有效应力,当非饱和土处于临界破坏极限状态时,土体中斜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土体会延此斜面发生破坏,因此根据计算非饱和土抗剪强度τf的公式,即为Fredlund所提出的公式:
式中,—与法向有效应力(σ-ua)有关的内摩擦角;
—与基质吸力(ua-uw)有关的内摩擦角;
当非饱和土接近饱和时,孔隙水压力uw接近孔隙气压力ua,因此基质吸力Sc=(ua-uw)趋于零,式(3)中的基质吸力项消失,从而变为饱和土的强度公式:
式中的参数c’、针对饱和土通过三轴试验测得,而通过非饱和直剪仪测得,只要c’、和这三个参数确定,根据所受应力通过式(3)计算得到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τf;
在实际工程中,土体中的孔气压和孔水压不容易测得,因此很难判断土体受力后是否会破坏,考虑到饱和土抗剪强度可表示为有效应力形式,或表示为总应力形式,即
式中,c、为总应力强度指标,通过室内饱和土三轴试验测定,因此式(3)用总应力的形式表示为:
虽然基质吸力Sc=(ua-uw)不容易量测,但是土体的含水量易测,而且基质吸力与土体含水量θ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式中,θirr—残余含水量;
θsat—饱和含水量;
b、d—与土体性质有关的参数;
以上四种参数通过开展室内压力板试验得到土水特征曲线而确定,基质吸力Sc由θ表示为:
因此,式(3)用总应力和含水量表示为:
即为以总应力和含水量表示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公式;
当土体受σ1、σ3,达到临界破坏的极限状态时,土体中斜面上外力产生的剪应力等于该面上的抗剪强度,即
τ=τf 式(9)
将式(1)代入式(8),并与式(2)一起代入式(9)得
即非饱和土极限平衡条件公式为:
二、根据式(10)判断非饱和土受力后是否破坏,方法是:
当非饱和土若要达到临界破坏的极限状态时,σ1、σ3之间应该满足非饱和土极限平衡条件,即式(10);利用式(10)判断土体受力后的状态,避免确定土体中的孔水压和孔气压,仅需要针对饱和土确定参数针对非饱和土确定针对饱和土、非饱和土共同确定c,根据土水特征曲线得到参数θirr、θsat、b、d,现场取样确定土的含水量θ,即可判断土体受外力后是否会破坏,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压力板试验测定参数θirr、θsat、b、d:
压力板仪是,压力室底部固定有密封支架,支架底部与压力室底部密封完好,支架上放置陶土板,陶土板透水不透气,陶土板周边与支架密封完好,试验前取质量为ms的烘干土,配制含水量为θ1的湿土,所加入水的质量为mw=ms×θ1,取配置好的湿土m,制成体积为V的试样,则其密度为ρ=m/V,制成的试样中土颗粒的质量为ms2=ρV/(1+θ1),试样中水的质量为mw2=ms2×θ1,试样的孔隙比e=Gsρw(1+θ1)/ρ-1,其中Gs为土颗粒比重,ρw为水的密度,将试样进行饱和之后,试样的饱和含水量θsat=e/Gs,此时试样中水的质量mws=ms2×θsat;
将饱和的试样放置于陶土板上,将压力室密封后向压力室中通气,压力室气压为ua时就会排出试样中相应的水,水透过陶土板经过排水管排出,称量排出水的质量△w,计算得到此时试样中的含水量θ=(mws-△w)/ms2,由于水透过陶土板后直接与大气相连,因此试样中的孔水压uw为0,基质吸力Sc=ua-uw=ua,逐渐增大气压ua,便可得到含水量θ随基质吸力Sc变化的曲线,基质吸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试样的含水量几乎不变,此时的含水量称为残余含水量θirr,将得到的曲线用拟合,便可得拟合参数b、d;
(2)、利用常规三轴仪测定参数总应力强度指标c、
同等条件下制备三个直径50mm、高100mm的圆柱试样,将其中一个饱和后放置于三轴仪中,施加围压σ31固结试样,固结完毕后关闭三轴仪排水管路,开始施加轴向应力△σ,直到试样破坏,由此得破坏时轴向应力σ11=σ31+△σ,根据σ31、σ11画莫尔圆重新放置新的饱和试样,施加围压σ32后重复以上步骤,从而得破坏时的轴向应力σ12,并据此画莫尔圆;再重新放置新的饱和试样,施加围压σ33,试验结束时得σ13,并画莫尔圆,根据三个莫尔圆可得公切线,即强度线,进而可得切线的截距和斜率,而截距即为c,根据斜率可得
(3)、利用非饱和土直剪仪测定参数
根据式(5)可知,当不施加正应力σ于试样时,试样的强度可表示为
在非饱和直剪仪中放入饱和试样,在非饱和直剪仪压力室中加气压ua,由于水路和大气联通,因此ua-uw=ua,在此情况下开始剪切,试样破坏时可得抗剪强度τf,增大ua重复以上步骤,可得相应的抗剪强度,将τf与其对应的ua=ua-uw描在坐标系中,可得非饱和强度线;由该强度线即可得截距和斜率,而截距即为c,根据斜率得将此处得到的c值与步骤(2)中得到的c值平均,可作为式(10)中c的取值;
(4)、测定土体含水量θ,利用《土力学》确定土体的受力状态,即σz、σ3的值:
从地基中取出湿土试样,测定其质量为m,试样中土颗粒的质量为ms,则其中所含水的质量为mw=m-ms,从而确定土体的含水量θ=mw/ms,土体中任意深度z处的竖向应力σz=γz+σp,而γ=ρg,其中γ为土的重度(kN/m3),ρ为土的密度(g/cm3),g为重力加速度,σp为由上部建筑在z处产生的附加应力,σ3=K0γz,其中K0为静止侧压力系数,由土的种类决定,查《土力学》教材确定;
(5)、将土体所受到的小主应力σ3代入公式:
求得土体处于临界破坏的极限状态时σ1,当σ1的理论值大于土体所受到的σz,表明土体处于安全状态;当σ1等于土体所受到的σz,表明土体处于临界破坏的极限状态;当σ1小于土体所受到的σz,表明土体已经破坏,从而判断出非饱和土受力后是否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52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