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器阵列、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95997.8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8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田有良;李巍;周子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20 | 分类号: | G03B21/20;G02B27/4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马萍华 |
地址: | 2665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器 阵列 激光 光源 投影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器阵列及激光光源和激光投影设备,属于激光显示技术领域。激光器阵列包括发光部,用于发出激光光束,沿发光部的出光方向设置有透光部,用于透射所述激光光束;其中,透光部包括第一透光区域,第二透光区域,第一透光区域和第二透光区域的设置使得从发光部透射过这两个区域的光束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能够降低激光器阵列出射的激光光束的相干性,利于消散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器阵列和相关的激光光源、激光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激光被逐渐作为光源应用于投影显示技术领域。但是由于激光的高相干性,不可避免地产生散斑效应。所谓散斑是指相干光源在照射粗糙的物体时,散射光由于波长相同,相位恒定,从而在空间上产生干涉,空间中有的部分发生干涉相长,有的部分发生干涉相消,最终在显示端出现颗粒状的明暗相间的斑点,从而造成投影图像质量的下降。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激光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金属支架01,金属支架01形成有多个凹槽02,每个凹槽02内容纳有激光器发光芯片012和准直透镜011,图1所示的激光器发光芯片012和准直透镜011封装在一起,容纳于凹槽02内。激光器阵列发出的激光光束进入到光路中,再经过会聚、整形等照射至光机中的光调制器件,经调制后出射。通常在利用上述激光器阵列作为光源时,需要在光路中设置消散斑元件,以减轻散斑效应。
为减小激光由于激光器本身特性带来的散斑效应,相关技术包括:在激光传输光路中使用旋转的散射片或振动的扩散片,或者是通过设置扩散部件增加激光的空间相位,以破坏相位恒定的干涉条件进行减弱散斑。还有一些方法是通过振动光纤、振动屏幕等方法来削弱散斑的影响,但是受限于应用场景和成本,比如光纤通常要配合耦合透镜使用,且要达到较好的消散斑效果,体积通常较大,不利于家用,而振动屏幕,需要额外对屏幕设置驱动电路,随着屏幕尺寸的增大,也给驱动控制带来的难度且成本较高。
而目前常用的消散斑方案通常是基于激光在传输光路中增加消散斑元件,增加了光路的复杂度,并且消散斑效果也与光路设计的光处理效率有关,大大制约了整个光学系统消散斑问题的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激光投影显示的散斑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器阵列,应用在激光光源中,能够发出相干性较低的激光光束,利于降低激光投影显示时的散斑效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器阵列,包括:
发光部,用于发出激光光束,沿发光部的出光方向设置有透光部,用于透射激光光束;其中,透光部包括第一透光区域,第二透光区域,第一透光区域和所述第二透光区域的设置使得从发光部透射过这两个区域的光束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
优选地,第一透光区域和第二透光区域的设置使得从发光部透射过这两个区域的光束的偏振方向正交;或者,
第一透光区域和第二透光区域的设置使得从发光部透射过这两个区域的光束分别为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或者,发光芯片发出的激光光束透过第一透光区域和第二透光区域后分别为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优选地,透光部包括窗口支架,第一透光区域、第二透光区域分别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单元,第二透光单元,多个第一透光单元,第二透光单元均粘接在窗口支架上;其中,第一透光单元,第二透光单元的曲率为零;或者,透光部包括透光玻璃板,透光玻璃板上分区域镀膜形成第一透光区域、第二透光区域;
优选地,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呈行或者列间隔排列。
或者,每个第一透光单元和每个第二透光单元相邻排列;
优选地,第一透光区域、第二透光区域其中之一为平片玻璃或扩散片,另一为半波片或者四分之一波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59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