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业生态生物链修复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097418.3 申请日: 2018-09-19
公开(公告)号: CN109122412A 公开(公告)日: 2019-01-04
发明(设计)人: 何成海;李晋泽;肖伟;陈珂;陶秋萍;王睿 申请(专利权)人: 中科国兴(绵阳)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01K67/02;A01K67/033;A01G22/00;B09C1/10;C02F3/32;C02F101/30
代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代理人: 王荔
地址: 621000 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农业生态 生物链 构建 水体 水生植物 萤火虫 修复 瓢虫 防治植物 高等生物 丽蚜小蜂 生态环境 食物来源 水生动物 生物群 原生态 虫害 昆虫 生态系统 栖息 保证 释放 恢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业生态生物链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一个生态修复湿地:根据农用耕地的面积建立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生态修复湿地,该生态修复湿地具有湿地和蓄水池的功能,在生态修复湿地中根据本地情况种植适应的水生植物,并在池中养殖本地品种水生动物,生态修复水池中的植物本身能有效的净化农用灌溉水,并对灌溉水体中的有机质进行降解;

步骤二、秸秆综合利用:将农田和生态修复湿地中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分离,剩余残渣制备为有机质土壤,然后将制备完成的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

步骤三、农田土壤疏松:在每亩地挖7到10个左右的蚯蚓接种坑,每个坑大小参照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30cm处理;然后将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放置到蚯蚓接种坑中,放置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后保持有机质土壤的含水量在60%左右,利用蚯蚓接种坑中的蚯蚓向大田中接种蚯蚓,增加大田中蚯蚓数量;

步骤四、农田土壤有益菌类的生物修复:有目的施用含有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放线菌、霉菌等有益微生物的有机菌肥,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水平,通过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提升植物的抗逆性;

步骤五、有益昆虫的维护:有条件的向环境中释放包括瓢虫、丽蚜小蜂、以及萤火虫在内的有益昆虫;

步骤六、禽类养殖:在农田中和湿地中养殖家禽,家禽可以捕食农田和湿地中的昆虫和草籽,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并通过蚯蚓进行进一步的消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业生态生物链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水生美人蕉、再力花、香根草、香蒲等;水生植物的种植距离水体边不少于5米,水体植物的种植采用先降低水位,等水体植物种植好,并良好生长后再提升水位的方法;也可以先在花盆中种植好,然后带花盆一起放置到水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农业生态生物链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用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冲压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业生态生物链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具体操作:按照每亩地施用50KG左右的施用量施用有机菌肥到农用耕地中,然后翻耕,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业生态生物链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动物包括本地品种的青蛙、鱼、虾、蟹、泥鳅、黄鳝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国兴(绵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国兴(绵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74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