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脱脂棉纱布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7611.7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5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巧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15/44 | 分类号: | A61L15/44;A61L15/46;A61L15/40;A61L15/28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宋宇晴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伤口愈合 棉纤维 脱脂棉纱布 胶质 复合酶 脂肪 脱脂棉 脂肪酶 加工技术领域 壳聚糖纤维 棉纤维表面 软化棉纤维 安静状态 二氧化钛 高温超声 后期处理 绿色环保 强酸强碱 伤口感染 时间缩短 血液循环 脱脂 果胶酶 海藻炭 悬液 抑菌 浸泡 损伤 纤维 痛苦 治疗 污染 | ||
本发明主要涉及脱脂棉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脱脂棉纱布,由以下原料制成:棉纤维37~39、海藻炭纤维11~13、壳聚糖纤维7~9、二氧化钛悬液5~7;促进伤口愈合的脱脂棉纱布,抑菌率达到92.1%,能够避免伤口感染,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愈合,使伤口愈合的时间缩短20~25%,明显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先将棉纤维进行浸泡,快速软化棉纤维表面的脂肪和胶质成分,利于后期处理,提高棉纤维的柔滑性;再加入复合酶进行高温超声,复合酶中加入脂肪酶和果胶酶,在安静状态下去除棉纤维表面得脂肪和胶质成分,避免传统强酸强碱脱脂方法对棉纤维造成的损伤和对环境的污染,绿色环保,提高棉纤维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脱脂棉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脱脂棉纱布。
背景技术
脱脂棉是指经化学处理去掉脂肪的棉花,由原棉经除去夹杂物,脱脂、漂白、洗涤、干燥、整理加工制成,脱脂棉比普通棉花容易吸收液体,是卫生用品,也用来制造硝酸纤维,又称药棉。传统的脱脂棉纱布本身并没有抗菌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只是在脱脂棉纱布表面增加药物后才使脱脂棉能够进行消毒和促进伤口愈合,但是这种外加的效果是短暂的;并且脱脂棉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经过酸碱处理,腐蚀性较大,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现有专利文件CN 106421872 A公开了一种促愈合医用纱布的制备方法,具体公开了将多种无机原料处理后制成陶瓷粉末然后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再经过熔融挤出纺丝,再纺织成纱布,专利文件中的纱布是化学树脂中加入无机材料,完全使用化学树脂容易导致伤口出现过敏,而加入的无机材料被紧密的包裹于化学树脂中,与伤口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起到的促进愈合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脱脂棉纱布。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脱脂棉纱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棉纤维37~39、海藻炭纤维11~13、壳聚糖纤维7~9、二氧化钛悬液5~7。
所述的棉纤维,为长绒白棉,线密度为1.31~1.35dtex。
所述的壳聚糖纤维,线密度为1.24~1.26dtex。
所述的二氧化钛悬液,浓度为55~65mg/L。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脱脂棉纱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棉纤维浸于40~50℃的蒸馏水中,料液比为1:4~5,于55~65r/min保温搅拌10~15min,快速软化棉纤维表面的脂肪和胶质成分,利于后期处理,提高棉纤维的柔滑性,得浸泡棉;
(2)向浸泡棉中加入复合酶,使复合酶的浓度为0.2~0.4%,混合均匀,于40~45℃、31~33kHz超声25~30min,加热至75~80℃,保温8~10min,在安静状态下去除棉纤维表面的脂肪和胶质成分,避免传统强酸强碱脱脂方法对棉纤维造成的损伤和对环境的污染,绿色环保,提高棉纤维的强度,得酶解棉;
(3)将酶解棉取出,用蒸馏水反复冲洗6~7次,烘干至含水量为10~15%,再均匀喷洒二氧化钛悬液,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13~18%,使棉纤维内均匀分布纳米二氧化硅,提高棉纤维的强度和抗菌性,得冷冻脱脂棉;
(4)将冷冻脱脂棉、海藻炭纤维和壳聚糖纤维置于白芨提取液中,料液比为1:2~3,能够避免伤口处的病菌滋生,避免发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充分混合均匀,得混合纤维;
(5)将混合纤维进行纺织,整理,干燥,得促进伤口愈合的脱脂棉纱布。
所述步骤(2)的复合酶,由脂肪酶和果胶酶组成,重量比为脂肪酶:果胶酶=3~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巧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巧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7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