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开关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97932.7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5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山;刘文菡;李学文;万宇阳;周群;张诸瑞;黄涛;向成豪;刘煜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45/30 | 分类号: | H05B45/30;H02M3/156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卓仲阳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多路倍流 输出 变换器 电路 | ||
1.一种单开关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等效电流源输出端连接倍流模块输入端,倍流模块输出端连接各路输出负载Ri,i=1,2…n,各输出负载Ri,i=1,2…n,并联有输出滤波电容Co[i],i=1,2…n,输出负载Ri,i=1,2…n,另一端连接等效电流源另一端;
所述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包括隔离型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或非隔离型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两种类型;
所述非隔离型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主电感Lm一端连接直流电压源Vin正极,另一端与开关管S1漏极相连,同时连接倍流模块输入端;倍流模块输出端连接各输出负载,各输出负载并联有输出滤波电容Co[i],i=1,2…n;各输出负载另一端连接直流电压源Vin负极,同时输出支路1另一端通过控制电路连接开关管S1栅极,开关管S1源极连接直流电压源Vin负极;
所述隔离型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变压器T1原边一端与开关管S1漏极相连,另一端连接直流电压源Vin正极,变压器T1副边一端连接倍流模块输入端;倍流模块输出端连接各输出负载,各输出负载并联有输出滤波电容Co[i],i=1,2…n;各输出负载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副边另一端,同时输出支路1的另一端通过控制电路连接开关管S1栅极,开关管S1源极连接直流电压源Vin负极;
所述倍流模块类型有1:2倍流模块、1:3倍流模块或1:n倍流模块,n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开关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1:2倍流模块,倍流模块输入端连接电容C1的正极,电容C1的负极同时连接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到倍流模块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阴极同时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倍流模块输入端,电容C2负极连接到倍流模块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开关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1:3倍流模块,倍流模块输入端连接电容C1的正极,电容C1的负极同时连接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到倍流模块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阴极同时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倍流模块输入端,电容C2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4的阴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到倍流模块输出端,二极管D5的阴极同时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和电容C3的正极,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倍流模块输入端,电容C3负极连接到倍流模块输出端。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开关多路倍流输出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1:n倍流模块,n3,倍流模块输入端连接电容C1的正极,电容C1的负极同时连接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到倍流模块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阴极同时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倍流模块输入端,电容C2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4的阴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到倍流模块输出端,二极管D5的阴极同时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和电容C3的正极,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倍流模块输入端,电容C3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7的阴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到倍流模块输出端……电容C(n-1)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3n-5)的阴极和二极管D(3n-4)的阳极,二极管D(3n-5)的阳极连接到倍流模块输出端,二极管D(3n-4)的阴极同时连接二极管D(3n-3)的阳极和电容Cn的正极,二极管D(3n-3)的阴极连接倍流模块输入端,电容Cn负极连接到倍流模块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79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