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公有云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8540.2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9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筱雅;吴振华;王仲杰;杨哲;郝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高霖 |
地址: | 7100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有云 飞行试验 监控数据 状态监控 监控终端子系统 移动监控终端 移动通信网络 状态监控数据 状态监控系统 远距离传输 云计算能力 飞机试验 画面展示 监控画面 宽带网络 设计监控 数据推送 有效减少 状态数据 自动优化 可用性 数据处理 路由 延迟 服务器 发送 保证 成熟 展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公有云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方法,采用基于公有云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系统执行,包括统设计监控画面展示组件;接收飞机试验状态数据;数据处理;发送至公有云服务器;数据推送至监控终端子系统;展示监控数据的步骤。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公有云多网并存、路由线路自动优化与云计算能力,实现状态监控数据远距离传输,保证监控数据的可靠性,结合成熟移动通信网络和宽带网络,有效减少监控数据延迟,保障移动监控终端信号的稳定性与可用性,保证监控画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试验遥测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公有云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方法,涉及实时数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跨平台应用开发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主要是通过无线电遥测的方式,将符合IRIG 106标准的串行PCM流发送,使用遥测接收天线接收来自测试系统发送的机载测试数据和视频图像数据,完成数据的解调与同步传输,进行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被测参数的物理量数据、图形显示和音视频等多媒体显示。
由于遥测站与监控站之间通过电缆或光纤进行数据信息交换,传输距离有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需求,特别是无法实现异地监控。因此需要一种实现远距离、跨地域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公有云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方法,在原有遥测链路基础上,增加一条和云平台交互的数据链路,监控终端(PC、智能手机或平板)通过接入云服务器,按需接收试飞遥测实时数据,克服了跨地域条件下机载遥测信号无法覆盖的难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公有云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系统,包括遥测接收子系统、数据处理与转发子系统、实时监控管理子系统和终端监控子系统:
遥测接收子系统包括地面遥测天线、接收机和内网交换机,地面遥测天线负责接收飞机下发的遥测信号,接收机负责将遥测信号转化为二进制数据流,内网交换机负责内网中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交互;
数据处理与转发子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服务器、图像处理服务器、数据转发服务器和公有云服务器,负责数据二进制数据流到工程量的转化、计算、压缩、加密、推送和云端收发工作;
实时监控管理子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服务器,一方面从公有云服务器中获取遥测数据,供系统管理人员监控整个飞行试验状态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供监控画面设计人员进行监控画面的设计以及发布;
终端监控子系统包括各种支持移动互联网的移动设备,负责飞行试验状态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一种基于公有云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方法,采用基于公有云的飞行试验状态监控系统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人员通过实时监控管理子系统设计监控画面展示组件,并将这些组件发布至终端监控子系统中的各移动设备的监控软件上;
2)地面遥测天线和接收机完成飞机试验状态二进制数据的接收、同步、打包,并通过内网交换机进行数据交互;
3)数据处理服务器和图像处理服务器接收接收机发来的二进制数据,完成二进制数据的工程量转换和参数计算;
4)数据转发服务器完成工程量转换和参数计算结果数据的封装、压缩、加密,并将结果数据发送至公有云服务器;
5)公有云服务器完成结果数据的解压,并通过公网高速链路将结果数据推送至监控终端子系统;
6)监控终端子系统中的各个移动设备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公有云服务器中推送的结果数据,并通过监控画面展示组件向试飞工程师展示监控数据;
7)系统管理人员通过实时监控管理子系统监控整个飞行试验状态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8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