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乳化降粘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98787.4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1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曹绪龙;秦冰;祝仰文;高敏;石静;乔富林;于群;罗咏涛;王红艳;潘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 | 分类号: | C09K8/5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化 降粘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稠油乳化降粘剂,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和水组成,所述阳离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选自式(I)中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为C4~C18的烷基;X选自F‑、Cl‑、Br‑、I‑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的乳化降粘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强,对稠油具有较好的降粘及乳化效果,尤其适用于高含蜡稠油,且抗盐性强,使用浓度低,成本较低,使用时不需加碱,适用于碱敏地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油乳化降粘剂,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特定阳离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的稠油乳化降粘剂。
背景技术
乳化降粘技术因其具有现场实施可操作性强、技术灵活多样、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目前开采稠油常用的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乳化降粘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使得稠油从油包水的乳化状态转变为水包油乳状液,大幅度降低粘度,实现正常开采。
近年来,稠油开采占整体石油开采的比重逐渐增加,地质条件也日趋复杂化,乳化降粘剂的使用效果受到稠油物性和地层条件的影响,复杂的地层条件使得乳化剂的加量增加,降粘效果相应变差甚至失效,造成成本大幅度提高。一般情况下,乳化降粘剂中都会加入碱,以减少外加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但并不适用于碱敏地层。另一方面,已有的稠油乳化降粘剂主要组成大多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等组成,这类乳化降粘剂适应普通稠油及超稠油体系,具有好的降粘效果,但对于高含蜡的特殊稠油适应性差,且不适用于高含钙镁离子地层水的稠油乳化降粘。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具有针对性降低高含蜡稠油的粘度,且抗盐性高(包括钙镁离子)、使用浓度较低、无需加碱、能够适用于碱敏地层等优点的稠油乳化降粘剂。
CN102618245A公开了一种新型乳化降粘剂,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混合而成的:石油磺酸盐63~65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9~15份,PH值调节剂20~30份,所述PH值调节剂是烧碱与水按照重量份配比为50:50混合而制成。适用稠油范围大,既适用于粘度低于2400mPa.s的稠油,也适用于粘度高于2400mPa.s的稠油,且具有抗矿盐能力强,能使稠油从油包水的乳化状态转变为水包油乳液,乳化后的稠油粘度低,乳化成本低等优点。降粘剂组成包括十二烷基磺酸钠、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该降粘剂可实现矿化度20000mg/L条件下对普通稠油和超稠油乳化降粘。
CN106032466A公开了一种稠油乳化降粘剂,组成包括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醇和水,该降粘剂对超特稠油和沥青含量高的稠油具有较好的降粘效果,适用于矿化度50000mg/L,但钙镁离子浓度不大于2000mg/L的矿化水。另一方面,该降粘剂使用浓度低、成本低,使用时无需加碱。
CN 106398675A公开了一种乳化降粘剂,所述乳化降粘剂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醇和高分子聚合物。还公开了乳化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及在稠油乳化降粘中的应用。还公开了采用本发明的乳化降粘剂进行稠油乳化降粘的方法。本发明的乳化降粘剂,能够有效降低稠油的粘度,尤其适用于高含蜡稠油,也可应用于含蜡低的普通稠油和超稠油,而且对于含高钙、镁离子的地层水的稠油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其所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胺、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胺,但复合体系中需要加入醇,在醇含量低时,其降粘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乳化降粘剂,该降粘剂对高含蜡稠油具有好的降粘效果。且抗盐性高(含钙镁离子),可以在较低的浓度条件下达到与单链表面活性剂相似的降粘效果,成本低,使用时无需加碱,适用于碱敏地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87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