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装置及其电化学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0016.4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6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卢文;成方;向富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云大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谢乔良;张玉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环形空腔 正极柱 参比 负极 参比电极 弹性压板 电连接 负极片 正极片 电化学测试装置 正极 电化学测试 三电极体系 上端 隔膜 极耳 测试步骤 电极连接 负极极耳 上下层叠 压紧固定 整体连接 正极极耳 上导套 下导套 电极 绝缘 空腔 盲孔 内置 下端 | ||
1.一种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互绝缘并密封连接的负极模具(1)、参比模具(2)、正极模具(3),所述负极模具(1)设置有空腔(1A),所述参比模具(2)设置有上下开口的环形空腔(2A),所述正极模具(3)的顶端设置有盲孔(3A),所述盲孔(3A)内设置有“T”形金属的正极柱(4),所述正极柱(4)的上端延伸至环形空腔(2A)内,所述空腔(1A)内设置有弹性压板装置(5),所述弹性压板装置(5)的下端延伸至环形空腔(2A)内并与正极柱(4)的上端相对,所述环形空腔(2A)内正极柱(4)的上端依次设置有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并经弹性压板装置(5)压紧固定,所述环形空腔(2A)内在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之外设置有上下层叠并绝缘的上导套(6)及下导套(7),所述上导套(6)及下导套(7)之间设置有参比电极(8),所述负极片通过弹性压板装置(5)与负极模具(1)电连接,所述正极柱(4)与正极片电连接,所述负极模具(1)、参比模具(2)、正极模具(3)的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负极极耳(10)、参比极耳(11)、正极极耳(12),所述负极极耳(10)与负极模具(1)电连接,所述参比极耳(11)与参比电极(8)电连接,所述正极极耳(12)与正极模具(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与弹性压板装置(5)之间设置有压片装置Ⅰ(9),所述压片装置Ⅰ(9)顶端设置有带孔圆弧凹槽,所述负极模具(1)为法兰结构且空腔(1A)上下开口并设置有螺纹,所述弹性压板装置(5)包括底端为圆弧状的“T”形金属柱Ⅰ(5A)、环状弹性元件(5B)、上部带外螺纹的阶梯状金属柱Ⅱ(5C),所述弹性元件(5B)套接于金属柱Ⅰ(5A)的上部且与金属柱Ⅱ(5C)的底端接触,所述金属柱Ⅱ(5C)通过螺纹与负极模具(1)连接,所述金属柱Ⅰ(5A)的圆弧状底端与压片装置Ⅰ(9)的带孔圆弧凹槽紧密接触,所述负极模具(1)的空腔(1A)上端螺纹连接有封口盖(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柱Ⅱ(5C)顶端设置有“一”字形槽、“十”字形槽或沉头多边形槽,所述压片装置Ⅰ(9)为顶端设置有带孔圆弧凹槽的饼状或板状金属结构,所述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通过调整金属柱Ⅱ(5C)的位置来与参比电极(8)处于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空腔(2A)侧壁设置有压片槽(2B),所述压片槽(2B)的底端设有铂片,所述参比电极(8)通过设置于压片槽(2B)内的压片装置Ⅱ(13)与铂片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4)包括“T”形金属圆台(4A)、金属弹簧(4B),所述金属弹簧(4B)套接于金属圆台(4A)的下部且底部与盲孔(3A)的底部接触,所述正极片放置于金属圆台(4A)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模具(1)法兰结构的法兰盘开设有多个螺孔Ⅰ或通孔Ⅰ,所述参比模具(2)为环状结构且上表面周边开设有多个沉头孔Ⅱ(2C)及与螺孔Ⅰ或通孔Ⅰ对应的通孔Ⅱ(2D),所述正极模具(3)为盘状结构且开设有多个与通孔Ⅱ(2D)对应的沉头孔Ⅲ以及与沉头孔Ⅱ(2C)对应的螺孔Ⅲ或通孔Ⅲ,所述参比模具(2)与正极模具(3)通过穿过沉头孔Ⅱ(2C)与螺孔Ⅲ或通孔Ⅲ的螺钉Ⅱ(17)或螺栓Ⅱ紧固连接,所述负极模具(1)通过穿过螺孔Ⅰ或通孔Ⅰ及通孔Ⅱ(2D)和沉头孔Ⅲ的螺钉Ⅰ或螺栓Ⅰ(18)紧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孔Ⅱ(2C)或螺孔Ⅲ、通孔Ⅲ的内壁设置有绝缘套或绝缘涂层,所述通孔Ⅱ(2D)或沉头孔Ⅲ的内壁设置有绝缘套或绝缘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云大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昆明云大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001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压的蓄电池充放电状态判断方法
- 下一篇:电池组充放电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