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辅热器的太阳能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0672.4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0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薛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20/40 | 分类号: | F24S20/40;F24S40/20;F24S40/40;F24S10/70;F24S80/00;F24S23/77;F24S50/20;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地址: | 3140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辅热器 太阳能热水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辅热器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蓄水罐、辅热器、安装架、集热管、密封连接件、进水管、出水管、雨水收集箱、集水槽、回水管、过滤网、集热管清洁组件和反光板角度调节组件,蓄水罐内设辅热器,蓄水罐连安装架,安装架设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集热管下连前支撑架,集热管上端通过密封连接件连通蓄水罐,集热管与集热管清洁组件相连,后支撑架连接反光板角度调节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双层集热管,配合导热片传热,保证集热管内冷水受热均匀,利用皮带传动和牵引绳一拉动,对集热管表面进行清洁,保证其集热性能,利用斜齿轮一啮合连接斜齿轮二收放牵引绳二,调节反光板的角度,使阳光反射至集热管背面,增强集热管的集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源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辅热器的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加热装置,利用太阳能对冷水加热,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按结构形式分为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其中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较为常见,占据国内95%的市场份额,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集热管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热能,集热管内的冷水经热能加热后上浮,为加热的冷水则下沉,从而循环加热,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167293.1,授权公告号CN105605813A,提供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水箱、控制模块、回水管道、温度传感器、水流传感器,回水管道下端设置在进出水管道上,回水管道上端经由电磁阀连接水箱,水箱出水口上设有水泵,温度传感器、水泵、电磁阀、水流传感器分别通过控制线连接控制模块,该发明利用水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监测水流和温度变化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使用热水,进而控制水泵、电磁阀开启或停止,达到使用热水时无冷水(极少)、热水增压、防冻的目的,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市场上集热管的集热性能一般,且容易被覆盖灰尘、杂物,降低其工作效率。
(2)集热管背面没有集热效果,造成太阳能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市场上集热管的集热性能一般,且容易被覆盖灰尘、杂物,降低其工作效率,集热管背面没有集热效果,造成太阳能资源的浪费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辅热器的太阳能热水器,通过改善集热管结构,利用集热管清洁组件和反光板角度调节组件配合作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辅热器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蓄水罐、辅热器、安装架、集热管、密封连接件、进水管、出水管、雨水收集箱、集水槽、回水管、过滤网、集热管清洁组件和反光板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蓄水罐内腔安装辅热器,所述蓄水罐左侧连接进水管,所述蓄水罐右侧连接出水管,所述蓄水罐连接安装架的上端,所述安装架设有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所述集热管下端连接前支撑架,所述集热管的上端通过密封连接件连通蓄水罐,所述集热管与集热管清洁组件相连,所述后支撑架连接反光板角度调节组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罐上端连接雨水收集箱,所述雨水收集箱上方连通集水槽,所述雨水收集箱和蓄水罐通过回水管连通,利用集水槽对雨水进行收集,雨水进入雨水收集箱,热水器工作时优先使用雨水,实现了资源再利用,节能环保。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水槽内安装过滤网,以保证水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热管包括集热套管、导热片和导热管,所述导热管设置在集热套管内,所述导热片两端分别连接导热管和集热套管,通过设置双层的集热管,配合导热片传递热量,保证集热管内冷水的受热均匀,加快了太阳能对冷水加热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06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
- 下一篇:分体壁挂式水循环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