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冷流道结构和电池包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1018.5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7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韩冲;王小龙;盛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26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流道 第一流道 电池包 筒体 液冷流道 第一端 冷流道 冷却液 种液 互相连通 回路结构 温度均匀 相邻设置 流出 体内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冷流道结构和电池包,用于电池包的液冷流道结构包括:筒体,筒体的外表面与电池包接触,筒体内设有互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沿筒体的径向相邻设置,其中,筒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冷却液由第一端流入第一流道,并从第一流道流入第二流道,最后冷却液由第一端从第二流道内流出。本发明提供的液冷流道结构,筒体中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形成双层自回路结构,能够使液冷流道结构自身的温度更加均匀,进而能够使电池包温度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流道结构以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温度影响着动力电池的性能,而液冷流道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和安全。
现有技术中,单层口琴管式的液冷流道结构较为常用,但是单层口琴管长度过长,导致随着液体流动方向温度相差逐渐增加,容易导致电池包内温度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流道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液冷流道结构的电池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冷流道结构,用于电池包,包括:筒体,筒体的外表面与电池包接触,筒体内设有互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沿筒体的径向相邻设置,其中,筒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冷却液由第一端流入第一流道,并从第一流道流入第二流道,最后冷却液由第一端从第二流道内流出。
本方案中,筒体中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形成双层自回路结构,能够使液冷流道结构自身的温度更加均匀,进而能够使电池包温度均匀。
具体来说,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沿筒体的径向在筒体内相邻设置,在液冷流道结构散热时,冷却液先由第一端流入第一流道,随后经第一流道流入第二流道,最后经第二流道由第一端流出,冷却液在筒体内部形成回流,第一流道中的冷却液能够和第二流道中的冷却液换热,使第一流道内的冷却液温度更加均匀,进而使电池包内温度均匀,减少因电池包内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电池包产生故障的可能性。
并且,冷却液的进出均在筒体的第一端进行,而在筒体的第二端无需设置复杂的结构,液冷流道结构在筒体的第二端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简化电池包的结构,减小液冷流道结构占用的空间,便于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使电池包的性能得到提升。同时,冷却液进出的装置均设在筒体的第一端,还能够减少冷却液产生泄漏的可能。
还需指出的是,用于冷却液进出的装置均设于筒体的第一端,筒体的长度变化时不影响用于冷却液进出的装置的安装,即可设置不同规格(长度或者径向尺寸不同)的筒体并在筒体内对应设置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只需使筒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第一端的尺寸一致即可。从而能根据电池包内部安装空间的大小选择不同长度的筒体,既能够充分利用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在满足电池包散热需求的同时使电池包结构更加紧凑,又便于电池包的设计,在设计时可根据需求设置不同大小供筒体安装的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流道包括多个第一通道,第二流道包括多个第二通道,其中,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截面的形状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流道包括多个第一通道,第二流道包括多个第二通道,冷却液流入多个第一通道并由多个第一通道流入多个第二通道中。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能够对冷却液的流动状态进行限制,使冷却液流动均匀,减少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因冷却液流动状态不均导致冷却液流动阻力增大的可能性,便于减少冷却液输送装置的耗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10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