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雷达波的潜艇升降装置搜索概率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1224.6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7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唐兴基;李铣镔;所俊;徐飞;倪家正;陈中伟;唐斯密;张阳阳;张立;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宇峰 |
地址: | 1001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雷达 潜艇 升降 装置 搜索 概率 获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波的潜艇升降装置搜索概率获取方法,属于雷达通信领域。本发明首先建立目标电磁散射模型,然后对目标模型进行雷达散射截面积计算,最后根据雷达散射截面积得到潜艇升降装置被搜索概率。本发明能够获得精确的潜艇升降装置被搜索概率,不仅能够对潜艇升降装置的雷达波隐身指标进行解析,而且能够对潜艇的隐身性能进行作战效能评估,可根据不同的搜潜策略对搜潜体系进行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雷达波的潜艇升降装置搜索概率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以空、天探潜平台的雷达波、可见光、红外、磁场和电场等非声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非声探潜装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综合探潜体系的日臻完善。隐身性评估是潜艇隐身性论证、设计,以及考核隐身性指标是否满足需求的必备手段。
潜艇在使用过程中,艇体或升降装置露出水面的航行状态主要包括:通气管航态(常规潜艇)、潜望航态、通讯导航等。升降装置包括:通气管、潜望镜及光电桅杆、侦查天线及桅杆、通讯天线及桅杆等。这些暴露在水面的升降装置,将会产生较大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而被雷达在较远距离发现、识别。但目前对这些升降装置的搜索概率研究还不完善。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雷达波的潜艇升降装置搜索概率获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波的潜艇升降装置搜索概率获取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建立目标电磁散射模型;
步骤二、对目标模型进行雷达散射截面积计算;
步骤三、根据雷达散射截面积得到潜艇升降装置被搜索概率。
较佳的,设定潜艇升降装置被搜索概率为Prader,计算得到潜艇升降装置被搜索到的概率;所述t为搜索时间,x为被积分量,S为搜索区域的总面积,υ为雷达的移动速度,P雷识为雷达对目标的识别概率,K潜露为潜艇暴露在雷达探测状态被发现的系数,P潜未避为潜艇被反潜飞机发现而不能规避的概率;Pt为雷达发射功率,Gt为天线增益,Ae为天线效率,σ为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Smin为最小可检测信号。
较佳的,计算Smin=KT0BFn(Sout/Nout)min得到最小可检测信号Smin;所述K为玻尔兹曼常数,T0为标准温度,B为雷达带宽,Fn为雷达噪声系数,(Sout/Nout)min为雷达最小可检测信噪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获得精确的潜艇升降装置被搜索概率,不仅能够对潜艇升降装置的雷达波隐身指标进行解析,而且能够对潜艇的隐身性能进行作战效能评估,可根据不同的搜潜策略对搜潜体系进行评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升降装置目标电磁散射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1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