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压器散热板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1694.2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5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叶大星;叶士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2 | 分类号: | H01F27/02;H01F2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框架 变压器 底板 变压器箱体 散热翅片 出水管 出水口 进水口 散热板 输水管 冷却通道 生产工艺 焊接 连通 散热效果 冷却水 贴合板 扎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散热板,包括设置在变压器箱体上的若干散热翅片以及将散热翅片进行定位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内部具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固定框架上设置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输水管以及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一种变压器散热板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固定框架焊接在变压器箱体上;S2、将底板与变压器箱体相连同时使底板与固定框架焊接相连;S3、将贴合板与底板相连;S4、通过扎带将输水管和出水管固定在固定框架上,并使输水管与进水口相连,出水管与出水口相连,能够提升对变压器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输配电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散热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散热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电气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电力变压器在使用过程中,电流通过一、二次绕组以及硅钢片铁芯进行电磁转换, 部分电能将转变为热能在变压器内部堆积,此热量如不采取措施尽快散发掉,将对变压器性能及用电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变压器上通常都会设置散热板用于对变压器进行散热,现有的散热板结构大多只是通过设置散热翅片,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变压器的散热。
当变压器功率较高,产生大量热量时,这种散热方式无法将变压器内部的热量及时排出,会对变压器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散热板,能够提升对变压器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输配电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变压器散热板,包括若干散热翅片以及将散热翅片进行定位的固定框架,所述散热翅片内部具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固定框架上设置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输水管以及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翅片通过热传导能够将变压器箱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而出,随后通过向输水管内注入冷水,冷水从进水口进入冷却通道,对散热翅片进行冷却,从而提升散热翅片对变压器箱体进行散热能力,使变压器的使用较为稳定,能够提升输配电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散热翅片远离变压器箱体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散热翅片远离变压器箱体的一侧,输水管和出水口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不牢发生漏水时,不会对变压器箱体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翅片包括底板以及贴合板,所述贴合板上开设有过水槽,所述贴合板与底板相连后过水槽与底板形成冷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底板和贴合板贴靠固定在一起形成散热翅片,能够方便冷却通道的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贴合板于过水槽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半圆管,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半圆管相对应的半圆柱,所述贴合板和底板对接固定后,半圆柱和半圆管对接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半圆管和半圆柱对接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能够方便输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上。
作为优选,所述过水槽来回弯折形成波浪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过水槽设置为波浪形,贴合板与底板相连后形成的冷却通道同样为波浪形,能够增强对底板的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包括延伸设置在变压器箱体内部的吸热部以及与固定框架相连的散热部,所述吸热部上倾斜设置有若干吸热翅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吸热部上设置有吸热翅片,吸热翅片能够增大与变压器箱体内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吸热部的吸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航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16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