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线路勘察设计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2245.X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9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安青青;张同伟;徐生瑜;王荣军;王超;王会波;张建新;彭鹏;薛云山;董健;解文龙;刘军科;梁军君;冯志杰;高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线路 勘察 设计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通信线路勘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预先制定的概预算经验定额模板对待勘察设计工程进行定额信息的绑定;
基于现网综资数据和GIS地图底图数据,按照通信线路工程勘察设计原则对所述待勘察设计工程进行路由规划并生成路由草图;
根据所述路由草图形成缓冲带,识别所述缓冲带经过的图层信息,根据各图层信息的类型绘制相应的支撑设施,获得所述待勘察设计工程的GIS预设计图纸;
基于所述GIS预设计图纸下发勘察任务清单,以供通信线路勘察设计终端根据所述勘察任务清单进行现场勘查;
接收所述通信线路勘察设计终端上传的现场勘察数据,基于所述现场勘察数据实现所述路由草图的数据更新及所述GIS预设计图纸的重新生成;
将重新生成的所述GIS预设计图纸进行地理图形数据转换,并利用标准图形算法将经过地理图形数据转换的所述GIS预设计图纸转换成DXF格式的CAD图纸文件;
将重新生成的所述GIS预设计图纸与所述待勘察设计工程绑定的定额信息进行关联,获得所述待勘察设计工程的工作量统计结果和概预算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现网综资数据和GIS地图底图数据,按照通信线路工程勘察设计原则对所述待勘察设计工程进行路由规划并生成路由草图的步骤,具体为:
将GIS地图底图数据中的面数据转换成线数据,将由面数据转换成的线数据以及GIS地图底图数据中的线数据组成线数据集合;
将所述线数据集合中的任意两条线数据进行相交、在相交点处将所述任意两条线数据打断,获得点图层,利用所述点图层对所述任意两条线数据进行分割,生成两个新的线图层,将所述两个新的线图层中的一个线图层作为底图层,将所述两个新的线图层中的另一个线图层加载融合到所述底图层,获得一条新的线数据图层;
将所述新的线数据图层与所述线数据集合中的剩余的线数据进行上述相交、打断、分割和融合处理,直至生成一条完整的线数据图层,利用所述完整的线数据图层建立网格数据集并发布第一网络分析服务,以供通信线路勘察设计终端调用所述第一网络分析服务获得路由草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现网综资数据和GIS地图底图数据,按照通信线路工程勘察设计原则对所述待勘察设计工程进行路由规划并生成路由草图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现网综资数据中的光缆段数据提取出利旧线路数据,将GIS地图底图数据中的面数据转换成线数据,所述利旧线路数据、由面数据转换成的线数据以及GIS地图底图数据中的线数据组成了线数据集合;
将所述线数据集合中的任意两条线数据进行相交、在相交点处将所述任意两条线数据打断,获得点图层,利用所述点图层对所述任意两条线数据进行分割,生成两个新的线图层,将所述两个新的线图层中的一个线图层作为底图层,将所述两个新的线图层中的另一个线图层加载融合到所述底图层,获得一条新的线数据图层;
将所述新的线数据图层与所述线数据集合中的剩余的线数据进行上述相交、打断、分割和融合处理,直至生成一条完整的线数据图层,利用所述完整的线数据图层建立网格数据集并发布第二网络分析服务,以供通信线路勘察设计终端调用所述第二网络分析服务获得路由草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路由草图形成缓冲带,识别所述缓冲带经过的图层信息,根据各图层信息的类型绘制相应的支撑设施,获得所述待勘察设计工程的GIS预设计图纸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所述路由草图中绘制的路由形成缓冲区域,识别所述缓冲区域内是否已存在支撑设施,若存在,选择原有支撑设施进行绘制;或者,
若不存在,提取所述缓冲区域经过的图层信息,根据不同图层类型,确定各支撑设施的类型,并根据各不同支撑设施的距离要求绘制各支撑设施;
基于箭头类型库绘制箭头,并基于标注库进行标注信息的填写,基于样式参数进行所述支撑设施的剖面绘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22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