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3178.3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0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苏少锋;严明明;王晓波;付艳萍;王宗葳;曹峰;董海涛;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18/16 | 分类号: | C04B18/16;C04B33/132;C04B33/135;B02C21/00;B02C23/14;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耿超;王浩然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活性 粒径 方法和装置 小粒度物料 建筑垃圾 筛分系统 再生物料 除杂物 中粒度 制备 破碎 破碎建筑垃圾 铁磁性物质 粉煤灰 除杂系统 二级破碎 烘干系统 活性性能 磨料系统 轻质杂质 一级破碎 研磨 重量比 夹带 矿粉 剔除 钢筋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S1、破碎建筑垃圾后剔除钢筋,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除去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和轻质杂质得到除杂物料;S2、筛分除杂物料得到粒径为5‑50mm的中粒度物料和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除去小粒度物料所夹带的土得到除土物料;S3、将步骤S2得到的中粒度物料和除土物料依次进行干燥和研磨,得到再生物料;S4、将再生物料、粉煤灰和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100):(0‑90):(0‑90)进行混合。本公开的装置包括一级破碎系统、二级破碎系统、除杂系统、第一筛分系统、第二筛分系统、烘干系统和磨料系统。本公开的再生活性粉有更好的活性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项目当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就是在对建筑物拆迁拆除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广泛的侵蚀作用,如果长期不管建筑垃圾,那么对于城市环境卫生、居住生活条件、土地质量评估等都有恶劣影响。首先大量建筑垃圾堆放在土地上会降低土壤的质量,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并且,建筑垃圾堆放于空气中,会影响空气质量,一些粉尘颗粒会悬浮于空气中,有害人体健康;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长期的堆积使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到地下水域,污染水环境;再者,建筑垃圾的堆放可能存在某些安全隐患,随时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故。现有技术中也有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方法,但是现有技术得到的再生材料往往抗压强度低、活性低。
如何将建筑垃圾转化为抗压强度和活性进一步显著提高的再生材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活性粉及其方法和装置,通过本公开的方法制备的再生活性粉的活性显著提高。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活性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S1、破碎建筑垃圾后剔除钢筋,得到粒径不超过50mm的破碎物料;除去所述破碎物料中的铁磁性物质和轻质杂质,得到除杂物料;S2、筛分所述除杂物料得到粒径为5-50mm的中粒度物料和粒径小于5mm的小粒度物料;除去所述小粒度物料所夹带的土,得到含土率小于1重量%的除土物料;S3、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中粒度物料和所述除土物料依次进行干燥和研磨,得到再生物料;S4、将所述再生物料、粉煤灰和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100):(0-90):(0-90)进行混合。
可选地,经步骤S3得到的所述再生物料的含水量小于1重量%并且粒径不超过200μm。
可选地,步骤S4中,所述再生物料、所述粉煤灰和所述矿粉按照重量比为(10-95):(5-90):(5-90)进行混合。
可选地,所述轻质杂质包括塑料、木屑、纸质物和布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矿粉为S75级及以上粒化高炉矿渣微粉。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根据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再生活性粉。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活性粉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级破碎系统、二级破碎系统、除杂系统、第一筛分系统、第二筛分系统、烘干系统和磨料系统;所述一级破碎系统和所述二级破碎系统通过第一传送带相连接;所述二级破碎系统和所述除杂系统通过第二传送带相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悬空设置有除铁装置;所述除杂系统和所述第一筛分系统通过第三传送带相连接;所述第一筛分系统开设有小粒度物料出口和中粒度物料出口,所述小粒度物料出口通过第四传送带与所述第二筛分系统相连接,所述中粒度物料出口通过第五传送带与所述烘干系统相连接,所述第二筛分系统通过第六传送带与所述烘干系统相连接;所述烘干系统通过第七传送带与所述磨料系统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31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