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烘干效率高的种子加工用烘干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3690.8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1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韩琳琳;王帆;陈晨;刘淑红;徐林;王红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1/08;F26B21/10;B07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100 河南省许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烘干装置 烘干 烘干效率 烘干处理 种子加工 第一级 放入 孔径控制 时间控制 种子筛选 过滤箱 热空气 筛选机 再循环 排湿 筛网 过滤 筛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烘干效率高的种子加工用烘干工艺,其烘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种子筛选:将种子放入筛选机内,且筛网的孔径控制在4~100目之间,并将合格与不合格的种子分开收集;B、第一级烘干:将筛选后的种子放入到第一烘干装置内进行第一级烘干处理,且第一烘干装置的烘干温度控制在40~60℃之间,烘干时间控制在40~60min之间。本发明采用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对种子进行三级烘干处理,有效提高了种子的烘干质量,同时还通过排湿扇和过滤箱将热空气中的水分进行过滤然后再循环进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内,在提高烘干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烘干所需的成本,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烘干效率高的种子加工用烘干工艺。
背景技术
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胚珠得到母体的保护,并像哺乳动物的胎儿那样得到充足的养料,种子还有种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植物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种子植物能够代替蕨类植物取得优势地位,种子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烘干处理,但现有的烘干方法其烘干效果不理想,不仅降低了烘干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烘干所需成本,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利益,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烘干效率高的种子加工用烘干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效率高的种子加工用烘干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烘干效率高的种子加工用烘干工艺,其烘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种子筛选:将种子放入筛选机内,且筛网的孔径控制在4~100目之间,并将合格与不合格的种子分开收集;
B、第一级烘干:将筛选后的种子放入到第一烘干装置内进行第一级烘干处理,且第一烘干装置的烘干温度控制在40~60℃之间,烘干时间控制在40~60min之间;
C、第二级烘干:将第一级烘干完成后的种子放入到第二烘干装置内进行第二级烘干处理,且第二烘干装置的烘干温度控制在60~80℃之间,烘干时间控制在30~50min之间;
D、第三级烘干:将第二级烘干完成后的种子放入到第三烘干装置内进行第三级烘干处理,且第三烘干装置的烘干温度控制在80~120℃之间,烘干时间控制在20~35min之间;
E、包装储存:将第三级烘干完成后的种子平铺在晾晒板上进行自然风干,待种子温度与室温相同时,对其进行包装处理,并在包装完成后,使用推车等运输工具将其放置在仓库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内分别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三传送装置,且种子均放置在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三传送装置上,同时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三传送装置分别通过皮带与安装在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表面的第一输送电机、第二输送电机和第三输送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排湿扇,且三个排湿扇的出风端均通过管道与过滤箱的底部连通,过滤箱的顶部还通过四通连接有三个回流管,且三个回流管分别与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HEPA滤网、活性炭过滤层、多介质过滤网和石英砂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未经许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3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