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共形多功能天线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3775.6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1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潘文波;唐军;粟荡;刘望;朱碧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2 | 分类号: | H01Q1/32;H01Q21/0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蒋维特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多功能 天线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共形多功能天线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针对预设的天线指标,分别构建对应的物理模型,并分别构建出与所述物理模型对应的电磁结构单元;S2.将所述电磁结构单元集成到同一多功能天线单元中,实现多功能天线单元电磁调控功能的集成设计;S3.将对所述天线指标进行动态调控的调控器件引入所述多功能天线单元中,通过所述调控器件对各所述天线指标的独立调控;S4.根据多功能天线在列车上的安装需求,进行多功能天线与列车的共形设计,优化所述多功能天线在共形状态下的天线指标。具有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共形多功能天线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列车对多维信息感知和探测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需要采用众多不同功能的天线以满列车对监测、定位和通信等工作性能的需求。大量外置的天线会破坏高速运行列车的气动外形,影响列车的外形美观和安全性能,列车天线面临着多频带、小型化、集成一体化的挑战。
共形天线由于具有频率可控等多种优点,可以应用于列车上,但现有技术中对应用于列车的共形天线设计方法的研究很少。现有的研究都是采用具有共形相位调制材料调控辐射面上各个单元的出射相位。通过共形相位调制材料对曲面不同位置的相位进行合理的补偿,来改善了电磁波束副瓣,并提高了电磁波束指向性,但是未能实现辐射方向图重构、频率调控和极化捷变,从而无法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集成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的列车共形多功能天线设计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列车共形多功能天线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针对预设的天线指标,分别构建对应的物理模型,并分别构建出与所述物理模型对应的电磁结构单元;
S2.将所述电磁结构单元集成到同一多功能天线单元中,实现多功能天线单元电磁调控功能的集成设计;
S3.将对所述天线指标进行动态调控的调控器件引入所述多功能天线单元中,通过所述调控器件对各所述天线指标的独立调控;
S4.根据多功能天线在列车上的安装需求,进行多功能天线与列车的共形设计,优化所述多功能天线在共形状态下的天线指标。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指标包括频率、波束和极化调制指标;所述物理模型包括多功能天线单元的频率物理模型、相位物理模型和极化调制物理模型;所述电磁结构单元包括具有频率调控性能的电磁结构单元、具有相位调控性能的电磁结构单元和具有极化调制性能的电磁结构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频率调控性能的电磁结构单元、具有相位调控性能的电磁结构单元和具有极化调制性能的电磁结构单元均为采用同一结构材料的电磁结构单元。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将所述电磁结构单元集成到同一多功能天线单元中包括:根据所述多功能天线单元的频率物理模型、相位物理模型和极化调制物理模型分析结构材料的电磁响应特性,建立所述结构材料的电磁结构数据库,以调控性能作为依据对结构材料进行分类,根据对材料的极化和相位调控需求,确定可集成的极化调制和相位调制的结构材料。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还包括将所述多功能天线与馈源系统集成,优化所述多功能天线的辐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材料为超表面结构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设置天线指标,分别构建物理模型以与物理模型的电磁结构单元,再将电磁结构单元进行集成,再将动态调控器件引入集成后的电磁结构单元中,并根据共形设计要求进行共形设计,并优化天线指标;可以有效的优化列车共形多功能天线设计的流程,提高设计的效率,降低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3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