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鳞大孔菌联合圆锥南芥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3881.4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5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罗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永恒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6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锥南芥 大孔 修复 农田重金属污染 农田土壤 原位修复 重金属污染土壤 重金属富集 重金属污染 接种菌剂 植株 菌菌剂 可重复 土壤 重金属 联合 制备 微生物 收割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鳞大孔菌联合圆锥南芥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其具体包括宽鳞大孔菌菌剂的制备、农田土壤接种菌剂强化圆锥南芥修复等两个步骤。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将大量的重金属富集至宽鳞大孔菌和圆锥南芥植株中,通过收集和收割宽鳞大孔菌和圆锥南芥地上部分将重金属从土壤中除去,从而达到对土壤进行原位修复的目的。本方法是一种微生物‑植物联合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进行,修复效果好,是一种环保高效的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田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具体为一种宽鳞大孔菌联合圆锥南芥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化学品、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中,造成土壤,尤其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物不能被化学或生物降解,易通过食物链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积累,从而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生态和联合修复技术。
中国专利CN201710104298.4公开了一种修复土壤污染的土壤调整剂,通过加入该土壤调整剂,能改良土壤、降解土壤农药、化肥残留量、钝化固定农田重金属、降低植物对重金属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该土壤调整剂并不能将重金属从土壤中除去,只改变了重金属的存在形态,重金属元素仍保留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产生二次污染。专利CN201710328784.4公开了一种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经过表层原位淋洗,重金属随淋洗液下渗至深层,在深层固定,然后施加有机肥后种植重金属富集植物柳树,进一步除去残留重金属、恢复土壤功能。该法将重金属通过淋洗液下渗至深层固定,重金属仍保留在土壤中,土壤深耕则可造成二次污染。专利CN201110227175.2公开了一种植物混种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混种玉米和龙葵,通过收获龙葵和玉米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从而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该方法能有效将重金属从土壤中除去,但修复周期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鳞大孔菌联合圆锥南芥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本发明利用微生物-植物的联合作用,将重金属富集到微生物和植物植株内,通过收集和收割将重金属从农田中除去,达到修复农田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如下:
一种宽鳞大孔菌联合圆锥南芥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宽鳞大孔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25~37℃培养3天后,加入灭菌木屑搅拌混匀,制作成宽鳞大孔菌菌剂;
(2)将需要修复的农田进行松土,然后进行灌溉,使土壤中含水量为30%~50%;
(3)将宽鳞大孔菌菌剂均匀喷洒在农田上;
(4)将在重金属环境中生长的5~8cm高的圆锥南芥幼苗,移栽到农田中,种植间隔为0.4米;
(5)植物种植后每天浇灌1次,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6)定期收割;宽鳞大孔菌在种植10~15天后可形成黄褐色子实体,将子实体从土壤中连根摘取即可;圆锥南芥生长到15cm高度时进行收割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继续生长;
(7)重复播种宽鳞大孔菌,直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达到安全标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液体培养基为含乳糖3.5~5.0%、蛋白胨0.12~0.32%、氯化镁0.1~0.5%、硫酸铵0.25~0.35%,宽鳞大孔菌接种量为2~5个单菌落/100mL。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灭菌木屑的加入体积为液体培养基体积的1~3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宽鳞大孔菌子实体菌盖长为4~6cm时即可连根摘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永恒,未经罗永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38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