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水凝胶微粒的平台搭建及颗粒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5303.4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4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杰;计婉莹;常津;田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3 | 分类号: | G01N33/533;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天津一同创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3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凝胶微粒 真菌毒素检测 平台搭建 合成微粒 颗粒制备 图形编码 毒素 制备 图案 光刻技术 精准控制 刻蚀形状 停止流动 真菌毒素 制备过程 适配体 微流控 掩模板 掩模版 透光 简易 透明 检测 清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水凝胶微粒的平台搭建及颗粒制备方法。包括:1)一种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水凝胶微粒的平台搭建方法;2)利用本发明的平台进行真菌毒素检测的水凝胶微粒制备的方法;3)利用本发明的水凝胶微粒进行真菌毒素检测的方法。利用微流控平台与停止流动光刻技术制备出的连接有真菌毒素适配体的水凝胶微粒颗粒透明,边缘清晰,根据不同掩模板呈现矩形、三角形、圆形等不同形状。可以通过改变透光掩模版的刻蚀形状,精准合成微粒的形状与上面的图案,以实现多种毒素混检时的图形编码功能。水凝胶微粒制备过程简易,缩短了检测所需的准备时间。可以精准控制合成微粒的形状与图案,以实现多种毒素混检时的图形编码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水凝胶微粒的平台搭建及颗粒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真菌毒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并且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中生长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有极强的生物毒性,具有痕量、毒性强、种类繁多以及多种毒素共存于同一食品等特点,为实际检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目前,国家标准规定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这些方法虽然满足了对检测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但无法满足对多种待检物进行编码的需求;而且检测所需仪器庞大、昂贵,不利于向便携式方向发展。
用停止流动光刻技术制备水凝胶微米颗粒,并将其用于真菌毒素的检测。传统的微粒制备技术很难精准的控制合成微粒的形状,在停止流动光刻技术中,只要改变透光掩模版的刻蚀形状,便可以精准的变换微粒的形状与上面的图案。基于此项技术,我们可以以简易的条件开展多种毒素的混检。用图形编码的信息对应待检毒素的信息,编码容量即高,同时图形编码的识别只需要简单的放大与拍照装置便可实施,这会使得真菌毒素检测设备向着更加便携化的方向发展,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水凝胶微粒的平台搭建及颗粒制备方法。
利用微流控平台与停止流动光刻技术制备出的连接有真菌毒素完全抗原的水凝胶微粒的特征:矩形,圆形,三角形等。此外,本颗粒制备可以通过改变透光掩模版的刻蚀形状,精准合成微粒的形状与上面的图案,以实现多种毒素混检时的图形编码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水凝胶微粒的平台搭建方法;制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芯片;利用打孔器打出进样孔与出样孔;另取固化剂与PDMS混合,把处理过的PDMS薄薄一层涂于干净的玻璃载玻片上;将涂有PDMS的载玻片置于烘箱中加热,再将清洗过的带有通道的PDMS芯片置于其上,通道面朝向载玻片一侧压合,过夜烘干黏合;在芯片的进样口及出样口分别插入两个不锈钢接头,接头另一侧与聚乙烯导管相连,其中进样口连接到装有预聚物的注射器,出样口连接到空的离心管;将连有LED驱动器的紫外光源装入荧光倒置显微镜外接光源接口。
利用本发明的平台进行真菌毒素检测的水凝胶微粒制备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设计好各种形状的图案的透光掩模版安装到荧光倒置显微镜的视场光阑中;
2)准备预聚物溶液:将丙烯酰胺-聚乙二醇700(PEG-DA 700)液体,聚乙二醇200(PEG 200)液体,光引发剂1173,3×TE缓冲液以体积比7:4:1:8的比例混匀,做为预聚物溶液;
3)每100ul预聚物溶液中加入10-30ul的PEG连接链(ACRL-PEG-SCM-2000,60μg/μl),混匀,2000g离心5-15min;
4)将预聚物注入进样口处的注射器中,将注射器装入注射泵,设定注射速度为500-1000μ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53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